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860年天津被辟为中国北方的最大通商口岸后,到1936年,天津口岸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天津口岸贸易的发展,对作为其直接腹地的华北地区的种植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华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棉花、烟草、花生等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和粮食作物生产的商业化程度提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2.
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结合方式不同,可以将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市场型、层级型以及市场与层级力量相互作用的混合型组织结构。由于在现代农业中,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户在降低资产专用性程度、实现规模经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而合作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同时,农业生产又具有自我雇佣的优势,因而又适宜于家庭经营。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在现代农业中采用分散的市场型组织结构和紧密型的层级组织结构都不是农业生产组织的最优选择,混合型组织结构是农业发展中微观组织结构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3.
清代以来,人地矛盾等引起的晋、陕等地百姓大量涌入归化城土默特、鄂尔多斯、察哈尔等地,使该地区的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促进了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融。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从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农牧并举的多元化社会,并呈现出游牧由南向北收缩,农耕区相应向前推进的态势。该文主要以“走西口”移民产生的历史根源、活动范围、其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等几个点作为研究对象,对“走西口”移民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4.
根据我国北方农业的特点,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对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各项技术措施 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这项技术推广应遵循的原则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5.
《牛郎织女》的两主人公分别来自周人和秦人的祖先,是我国从史前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家庭的集中反映。牛女传说具有突出的反封建性,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爱情的无限忠贞。《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大荒西经》、《山海经.大荒北经》都有周祖叔均突出贡献的记载,《诗经》、《史记.周本纪》中更有祭祀周田祖和先周历史的详细描述。周祖叔均发明了牛耕,是周民族历史上杰出的首领,也成了周民族的田祖。甘肃庆阳地区属于古代文献中所说的豳地的范围之中,是周人的发祥地和早期活动地区。《诗经.小雅》中的《甫田》、《大田》是周人祭祀田祖叔均的诗篇,表现了周人对远古先祖的缅怀与崇敬。叔均应名"均","叔"是辈份的排序,不是周祖的长子,应有哥哥,这与牵牛(牛郎)有哥哥的情节相合。分析民国时期不同地区流传的六个主要采录本,再结合古代诗、词、赋、小说和戏曲来看,牛女故事也是最早流传于北方,应产生于西北。  相似文献   
106.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有许许多多关注农耕、忧心农事的悯农之作;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其所处"安史之乱"前后农夫所遭受的众多天灾、兵祸之苦真实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对他们的哀悯、同情与赞许等诸多情感寄寓其中,这与其所继承的重农耕的儒家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同时,这一题材的开拓,对后世悯农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7.
河南省三农服务社是对现有粮食收购系统进行组织整合和功能升级的创新设计。以三农服务社作为实现“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流通主导产业链”发展战略载体的选择,符合政府宏观政策的要求、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三农服务社本身而言,在建设初期难免会遭遇发展瓶颈和制度约束等难题。为促进三农服务社的健康发展,需进一步明确中心社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中心社的推动作用,并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8.
近十几年来,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较大的通货膨胀期,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可以看出,在物价上涨时,食品价格一直都引领着物价的上涨。原因一是食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其他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三是农产品的总产出增长率大幅落后于其他产业的总产出增长率,四是农产品价格向其实际价值回归。为了让食品价格保持平缓上升,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鼓励和资金大力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支持市场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古人在数千年内实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历程,融合了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技术所维系着的和谐人地关系。土地所有权与开垦者的分离,是建立新的人地关系的思考点。  相似文献   
110.
从中国农业发展看“刘易斯转折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洪银 《西北人口》2009,30(4):15-18
中国“刘易斯转折点”自“民工荒”出现后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从中国农业发展背景分析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得出:中国农业收入变化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脱节,中国现阶段尚未真正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仍是未来农村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