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126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49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791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民俗的传承、创新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民俗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条件 ,分析了当代信息社会对民俗传承、创新的影响 ,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苏童在“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努力挖掘被主流话语遮蔽的民间生存方式。他对质朴、简单的生存伦理和生活方式的书写,使我们在其阴郁的小说世界中,窥见了人性的温暖、晦暗生活里的亮色。苏童延续近三十年的“香椿树街”写作,见证了一个作家从先锋到民间、从逃离到回归、从人性之恶到人性之善、从晦暗到澄明的写作变迁。  相似文献   
103.
3-6岁儿童人格品质的发展对于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尝试以微型戏剧游戏为载体,通过确立人格特质培育目标,创编有人格陶冶意义的戏剧故事,遵循重视情境导入、引导感受音乐、互动创编故事、组织戏剧表演和反思提升的五步骤活动流程,以及营造故事情境、优化游戏环节、树立典型榜样、巧设两难情境、发挥正向激励、践行人格行为六类实施策略来帮助幼儿发展积极人格特质。研究表明,微型戏剧游戏作为开展人格培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对促进幼儿自护、勇敢、交往、关怀、诚信、合作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具有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共产党进入赣南和闽西地区后发现当地群众在心理上过度依赖民间信仰,这种情况对于建立和稳固苏维埃政权产生了碰撞和摩擦。为此,中国共产党期望通过法律制度、社会教育及发展戏剧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民间信仰加以改造。随着群众革命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农民群众崇拜神灵的观念逐渐弱化,开始从神权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思考自身作为“人”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对民间信仰的改造有利于乡村社会群众革命意识的觉醒、民间信仰活动开支的节省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5.
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研究表明,马可·波罗确有其人,但他在42岁以前的行踪,除了《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以外,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马可.波罗身在何处。杨志玖先生发现的那条材料,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条间接材料而已,不能够成为确凿证据。而怀疑论派的观点和看法又不是没有道理的。怀疑论派与肯定论派双方都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这一关键性的问题。而《马可·波罗游记》本身的内容确实有许多出自传闻,更严重的问题是,《马可·波罗游记》中存在着大量漏写、错误和混乱的地方,这又再一次证明《马可·波罗游记》对于中国的事情只是传闻而已。因此,对于马可·波罗的研究问题,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以前,在学术界没有达成共识以前,任何单方面做出的结论,都是有不负责任甚至草率之嫌疑。  相似文献   
106.
目前,我国法律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未作出明确的权利定性。从本质上看,虚拟物品属于法律规定的财产范畴,符合传统民法上"物"的特性,应被定性为物权的客体,可以通过直接立法和间接立法两种方式来实现对虚拟物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7.
在我国诸多区域性"文化圈"中,东北民俗文化以其主导的喜剧精神而著称。文章对关东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粗犷的精神内核予以了自然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传统和区域群体性格等多方面的成因探索,并对最充分显现这种民俗文化精神的民间艺术、亚艺术形式——"二人转"、喜剧小品和东北大秧歌做了理性的分析与诠释。同时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对东北民俗文化的性质作了理论的界定与阐析。  相似文献   
108.
民俗与文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作为民众集体程式化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不仅是文学起源的中介,也是文艺样式的渊源。作家文学取材于民俗活动,文学的发展也无不与民风民俗相并。民俗在文学作品中呈多层次渗透,文学民俗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对充斥于现实金融市场的标准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大量异象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并且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尝试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解释行为金融学所谓的市场异象,并且得出了有实证支持,角度新颖且与标准金融学理论相左的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标准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理性的设定和市场现象的研究更加符合实际,所以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在当代社会,民间艺术商品化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民间艺术如果只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创作,结果可能会抹杀民间艺术固有的乡土味,成为形式单一、缺乏内涵的商品,这是民间艺术商品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兰村和浮山上东村的田野考察中,发现艺术商品化确实使原生态民间艺术面临尴尬的两难境地,而民间艺术接受主体对商品化的态度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他们却认为商品化可以成为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出路。如果民间艺术真的以牺牲"乡土味"为代价走入市场,那么它出现的暂时"繁荣"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并不是民间艺术发展的很好出路。因此,只有民间接受主体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彻底解决艺术商品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