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996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回顾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进展,介绍产权四模式的主要观点,提出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思考和建议。研究发现,林权改革没有统一的格式,产权四模式总结了发展中国家林权改革的一些规律,可以为我国集体林改所借鉴;与其他模式相比,财产权模式对我国集体林改影响最大,明晰产权、提高效率一直是集体林改的目标;农业结构模式明确提出的市场机制可能带来产权不安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制度模式主张政府发挥产权改革的主导作用、制定法律法规巩固产权的主张对深化林权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共有产权模式提出的保留共有森林资源为贫困人口提供"一席之地"的主张,为减贫和乡村振兴提供思路。在结束明晰产权主体改革任务之后,应将工作重点转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巩固产权改革成果、维护农户林权利益;在推动林地规模化经营中,要谨慎推进森林资源金融化,防止出现"代价高昂的不平等";充分认识集体林权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将林改工作从工程式运作逐渐转向常规监管,加强林权管理。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论述了林学、森林和林业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林学经历了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的转变。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恢复、改造、经营管理和合理利用为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和多种效益为目的,并做到森林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由单株树木到树木群体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森林对环境的影响由局部影响转向深入研究森林对大范围包括国家、洲及全球的影响。特别是热带森林有地球的“心脏”、“肺”之称,影响全球。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从长期以木材利用为中心,转变到全面发挥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的复合产业和公益事业,以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还对北京林业未来发展的定位、布局、质量及多功能经营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33.
本文简述《尚书》特殊的文献价值,并举例阐释《尚书》在中国上古林业史研究中提供的史迹线索,具有现实建设深层意义的历史依据,是为林史文献学目录提要之一则  相似文献   
34.
林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近年来,林区社会经济落后以及林农的贫困成为我国现阶段较为显著的现象,同时也成为影响林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林区贫困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林区贫困的现状,并介绍了目前较为典型的5个解决林区贫困的方法和对策:即生态移民、开发非木材林产品、森林旅游、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35.
针对传统民居色彩进行专项研究,试图通过一新的层面,即以民居色彩为一个整体效应来分析其形成因素和特征.依托四季色彩理论、色彩学、色彩地理学等相关学科,提出了色彩群理念,辨析了色彩群的内涵以及外延;并以不同的观察状态分析不同地域传统民居色彩群的特质.  相似文献   
36.
在分析乡(镇)林业站建设历程与职能的基础上,针对林改后出现的林农增收与公益林保护,林权分散、资金投入不足与规模经营、扩大再生产,森林粗放式经营与林业产业升级等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乡(镇)林业站在林改后应调整职能,并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商品林的经营、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方面阐述了林改后乡(镇)林业站职能调整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7.
结合英国学院派画家透纳的作品,分析他对瞬息变幻的光与色的捕捉,通过在绘画实践中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的累积来对透纳的实现绘画艺术目标进行了研究,阐述透纳的作品和透纳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以及他的绘画艺术实践在艺术史中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以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为主线,从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概况出发,通过物理学对光与色的分析,引中出光对人的视觉感知的重大影响。以印象派代表画家的绘画风格为例,分析了光与色的发展历程,并系统总结了印象派画家创造性的色彩表现样式。重新解读了印象派绘画的色彩魅力。  相似文献   
39.
绘画史是由对媒介的兴趣所支撑着的历史,媒介贯穿着整个绘画历程.艺术史上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媒材自身的变革,在某些情境下媒材的变革甚至成为了各种艺术潮流、风格演变的先声.印象派正是媒材通过画面的传达和表现,它将人们对古典艺术的形体与线条的崇尚引向对色彩的关注,其作品体现着对色彩的视觉革命所做的贡献与价值.通过物质和精神媒材的演变,印象派绘画映像了社会和时代.  相似文献   
40.
“满洲窗”是广东民间在清朝中后期至抗日战争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直至岭南的一些私家园林、民居及商住类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建筑装饰花窗的俗称.与常说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三雕(木、砖、石)两塑(灰塑、陶塑)相比,“满洲窗”和两塑更加专属岭南.“满洲窗”的形成、发展其实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广州、岭南乃至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及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