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0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通过对国内外基岩油气藏储层特征、成藏要素、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基岩是盆地形成前的地层,任何时期的地台均有分布。简单盆地只有一个基岩,叠合盆地必需有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或有过大的构造运动才能有新、老基岩之分。基岩油气藏可以分为潜山顶部基岩油气藏和潜山内幕型基岩油气藏。储集岩以花岗岩和火成岩为主,具有特殊的有效储集空间,非均质性强。基岩油气藏储层具有新生古储、成藏期早、圈闭形成早且类型多、内幕结构复杂、疏导体系复杂、运移方式多等特征。世界大型基岩油气藏多分布在拗陷盆地,中国基岩油气藏重点分布在东部断陷盆地基底和北部褶皱盆地基底以及叠合盆地的老基底中。  相似文献   
17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形成机理、运行方式及制度规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在从内在形成机理和外在作用机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政府或社区、农户、企业)的分析,分别比较了两田制、股份制、四荒拍卖、反租倒包、转包、转租、互换、租赁、联营、抵押、托管等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及其权利内容。并提出了规范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73.
吐鲁番绿洲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聚合的地方 ,是西域文化的缩影。该地具体文化现象和基本史实揭示出吐鲁番绿洲文化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开放性的特点。分析这种文化形成的原因 ,对于从多视角认识西域文化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4.
本文通过单向拉伸与双向等拉的对比计算,对在板材成形中材料机械性能指标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将单向拉伸实验测出的机械性能指标直接用于板材成形有较大的片面性.其结论是用双向等拉所得到的强度极限及极限延伸率均比单向拉伸对应值高得多.  相似文献   
175.
以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党和国家领导人新老交替真正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十七大又在领袖产生机制上有重大创新。研究中国共产党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有利于我党继续发扬过去的好传统好做法.进一步完善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但是学界还没有人全面系统详实深入地研究自党成立以来到十七大近90年中的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的发展历程或经验。  相似文献   
176.
中国的政党政治,是在世界政党政治大潮中产生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政治的初步形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政治进一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发展.在新时期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关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政党政治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77.
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特点,提出电价链概念,进而论述电价链各阶段电价互联、电力供求与电价互动和电力竞争与管制互补三位一体综合集成的电价形成机制;最后,建立电价链各阶段电价即上网电价、输电电价和销售电价计算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78.
形容词是各语言中构成方式最为多样,语法特征也各具特色的部分。从语言学的视角审视,中、日、英文形容词无论是在形态方面,还是在活用与语序规则上都各具特点。尤其是日语,除了有与中英文名称相同的形容词外,更有词义性质相同而形态及名称不同的形容动词。通过对三种语言形容词的对比和分析,探究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异同,是对比语言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原始数据经过采集、挖掘、流转、应用等步骤赋能社会生产,实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成熟的技术是前置条件,明确的标准是先导条件,完善的市场是保障条件,深度的融合是应用条件。数据要素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各环节的应用,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提高了交换流通效率,并且更加兼顾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再生产。数据要素兼具经济性和技术性特征,保障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数字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数字新基建建设力度,加速完善数据交易市场以及加强数据风险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180.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追索研究 ,发现了唐朝政府对民间的结社的政策 ,曾经有过一个从禁断到承认的过程。民间结社虽然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但因为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所以禁而不止 ,并终于使得政府做出改变。这对于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结社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