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5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Accurate inventory records are key to effective store execution, affecting forecasting, ordering, and replenishment. Prior empirical research, however, shows that retailer inventory records are inherently inaccurat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enables visibility into the movement of inventories in the supply chain. Using two different field experiments,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visibility in reducing retail store 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 (IRI). Study 1 used an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and involved daily physical counts of all products in one category in 13 stores (8 treatments and 5 controls) of a major global retailer over 23 weeks.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IRI of approximately 26% due to RFID‐enabled visibility. Using an untreated control group design with pre‐test and post‐test, Study 2 expands the number of categories to five and the number of stores to 62 (31 treatment and 31 control stor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RFID in reducing IRI varies by category (ranging from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o 81%).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RFID ameliorates the effects of known determinants of IRI and provide the key insight that the technology is most effective for product categories characterized by these determinants.  相似文献   
72.
X波段雷达频率综合器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并介绍了一种用于动目标显示的雷达频率综合器的设计考虑。分析了相位噪声对动目标改善因子的影响。本振锁相环环路带宽的正确设计是降低相位噪声的关键。对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相位嗓声的测全可以估算出环路带宽。给出了整个系统的的框图与频率综合器的相位嗓声测量结果,也给出了整个频带内的杂散指标测量结果。结果表明:相位噪声在离载波1kHZ处达—93dBc/Hz,带内杂散优于—55dBc。  相似文献   
73.
提出一种利用并行阵列数据联合估计频率捷变信号(FAS)的频率和DOA算法。这种算法能同时估计频率和DOA,并自动地将它们配对,从而识别不同的FAS。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4.
本文用光的干涉理论和测不准原理对电子双缝干涉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阐述了电子双缝干涉现象的干涉机制,说明电子双缝干涉图样的形成不是两个电子间作用的结果而是微观粒子及其个性的集体表现,为解释微观粒子双缝干涉图样的形成提供了一种与教材不同的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75.
HF通信网中的突发自适应选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突发自适应选频技术在HF通信网中的应用,分析了突发自适应选频的特点及网络应用的优势,设计了一套用于网络突发选频的协议,讨论了协议中的重要参数设定和协议性能,并提出了多种方案供优化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频率选择算法,该算法基于DCF机制,不改变原有IEEE 802.11b的MAC层协议。算法定义了一个信道质量参数用来评估自身干扰情况,通过周期性的检测信道状态,自适应的优化算法参数,动态分配频率资源,在现有的信道资源下提升系统容量。给出了算法处理过程的描述以及相关参数,并以IEEE 802.11b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在高密度、负载不均衡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下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77.
针对差分跳频技术提出了一种G函数的非二进制卷积编码的等效模型,给出了差分跳频信号的最佳接收机设计方法,研究了维特比硬判决和维特比较判决两种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并对在AWGN信道下的两种最大似然检测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接收机采用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对于改善系统的性能有明显的作用,对维特比硬判决法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8.
分析了对星载SAR的应答式欺骗干扰,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干扰方式只需从敌方雷达信号中估计信号的多普勒斜率、雷达飞行速度和脉冲重复频率,并且实现简单。讨论了参数估计精度对干扰信号成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参数精度要求不高。指出了多普勒斜率估计的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这对欺骗干扰信号生成算法和欺骗干扰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长直螺线管中变化的磁场是产生涡旋电场的源,涡旋电场也将反作用于磁场.在一般情况下,磁场的分布不是均匀的。文中指出了一般教材中假定磁场均匀分布的条件,推导出了一般情况下的磁场分布曲线,并进一步讨论了交变电磁场用频率及导休时磁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针对(Co0.35Fe0.65)99O1薄膜,研究了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循环热处理可以改善高磁矩(Co0.35Fe0.65)99O1薄膜磁性能,在450°C几个快速循环热处理后,沉积薄膜的矫顽力从105下降到3Oe,电阻率下降到70%,a-Fe(Co)相晶粒尺寸可以减小到15~35nm,该处理方法较以往的热处理更能改善软磁薄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