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527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Relatively few studies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cial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and educational or cognitive outcomes.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and the institutional resources model of neighborhood effects, I investigate one account of how macrostructural arrangements between race, neighborhood segregation, and school quality interact to produce inequalities in test scores. Consistent with the institutional resources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school quality varies across neighborhoods based, in part, on their degree of racial concentration. Indeed, school quality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cial concentration and verbal skills, particularly among black male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not only for inequalities in cognitive skills among blacks across residential space, but also between blacks and whites given high levels of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sum, findings illustrate yet another way in which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contributes to, and not merely reflects, racial inequalities.  相似文献   
102.
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努力,其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关键。这是因为强调以机会均等为核心的前提公平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注重分配公平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为"包容性增长"提供强大引擎,保持合理适度的收入差距能为"包容性增长"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3.
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越来越富裕的同时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在阶层、行业、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都存在这种情况。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不利社会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长期贫富差距过大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解决分配不公着手,要从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着手,需要执政党、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实行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分配政策,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大踏步跨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究其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源,在于法制化水平低、利益协调机制差、打击非法行为不力等社会运行机制方面的原因.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从当前来看,可从进一步创新性地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并从根除寻租行为、建立税收代理制、重建农会、支持西部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入手,力求突破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5.
数据不仅是促进“数实融合”的关键要素,也深刻影响着国民收入分配。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流通企业数据,检验了数据要素对流通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缩小流通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且通过提高要素产出效率和提升就业创造水平两条路径缩小了流通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更能缩小技术密集型、生产性和高端流通企业的内部收入差距,但会扩大劳动密集型和普通流通企业的内部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规模越大越能缩小流通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且该缩小作用在时间趋势上呈现“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特征。因此,应进一步畅通数据要素供给渠道,加大数据要素供给规模和拓宽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不断缩小流通企业内部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6.
制度经济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证实了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度是决定正式制度绩效和制度动态稳定性系数大小的关键变量之一,从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将中国正在进行的这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看作一种“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通过考察东西部非正式制度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与正式制度安排的不同兼容性和不同的制度运行效率,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区域发展差距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07.
因为农村非农就业的快速发展已使其影响因素分析成为必要,故在修正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村非农就业的因素。研究认为:由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决定的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非农就业规模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表明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了三部门条件下新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了验证以上结论而设计的统计检验表明:务工工资、务农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是影响非农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民工人力资本储量、人均家庭负担以及城市现代部门工资与务工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较显著。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构建人口流动管理长效机制,以规范农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08.
"三农"与农村资金融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阐述“三农”与我国农村资金融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资金融量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农村存在巨大的资金融量缺口,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种缺口在中国农村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经济和体制根源。为此,提出了对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体制进行若干重大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9.
李训  曹国华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143-144,153
传统锦标理论建立在员工是纯粹自利的假设上,而行为合约理论认为员工是具有公平偏好的.本文分析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中,针对具有公平偏好的员工的最优锦标机制设计及产出效率问题.以期为企业劳动舍约的设计提供一种更加接近现实的、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8年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均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呈逐年增长走势,但同期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却呈不断扩大的走势。在按收入水平进行五等分组的同一收入阶层中,北京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人均年收入水平之绝对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并且收入阶层越高,两者之间的人均年收入之绝对差距扩大得越大;同时北京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越低的,其人均年收入的相对差距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