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26篇
社会学   2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早期德奥艺术歌曲从遥远的中世纪萌生,走过了从单声到复调再到单声的曲折发展轨迹,并形成了几次发展高峰,鲜明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更孕育了19世纪鼎盛期的浪漫歌曲。  相似文献   
82.
祭文是对死去的亲人、相知或所崇敬之人的哀悼祭奠之词,离不开对死者生前音容笑貌和相亲、相处种种情景或感人事迹的回忆与述说。所以,出于真情的祭文,其动人情感,实不亚于为文造情的诗。不能套西方文学理论的框框,把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排斥于文学范围之外,而只看作“应用文”。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讲“报本追远”,不忘先辈、死者所作的贡献。因此,哀祭类文字在中国产生较早,《周礼·春官·大祝》中说的“六辞”中即有“诔”,《昭明文选》中设“吊文”、“祭文”和“诔”、“哀”之体。《文心雕龙》也对“哀吊”、“诔碑”有专文加以论述。虽然其体式、名称有所演变,但均要求抒发真情,而反对“谀辞巧语,虚文蔓说”。祭文在今天仍是用得着的文体。古代的祭文,也可以使我们听到古人的心声,对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3.
浸透着南朝宫体诗派独特审美情趣的宫体诗,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流行的必然性,为后人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女性美,构造了诗歌结构的形式美,强化了诗歌诉诸听觉的音乐美和诉诸视觉的色彩美。  相似文献   
84.
A rec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medic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that include abortion stories has prompted a cultural conversation about whether this is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such a topic: Can abortions be funny? Are there any genres that should not include plotlines about abortion? Indeed, most prior examinations of abortion on television have focused on dramas and their impact, without explicitly exploring the ways different genres offer a range of types of stories and creative opportunities. Using a comprehensive data-set of abortion plotlines on American television, this analysis provides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how varying genres have addressed abortion in the past, as well as closer case studies within each of five genres: drama, soap opera, horror, science fiction, and comedy. This paper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different narrative functions of abortion stori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how such narratives support (in)accurate and (de)stigmatizing cultural ideas about abortion.  相似文献   
85.
徐鹏绪 《东方论坛》2013,(6):106-110
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老年写作”现象。《家事》在题材上选择了几乎无事的琐细“家事”,呈现出了大时代的历史风貌;在文学表现上采用了质朴而平实的“白描”与“闲话家常”式的语体,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写作。它应该引起当代文学史家,对隐藏在它背后的那个规模不小,数量不少的“老年写作”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86.
孙应鳌乃崛起于西南地区之一代鸿儒,阳明后学发展之又一思想文化高峰。惜其著述散佚隐晦者甚多,有分量之研究成果仍不多见。故多方爬疏史料,搜考遗文,厘清其著述流传之屋略,探赜其学术思想之归趣,分期分批整理出版其撰作,最终则编纂较为完整之《孙应鳌全集》,非特有裨于重新定位评价黔中王门之学术文化贡献,亦可更好地还原凸显明代心学思想世界之地域分布图景。  相似文献   
87.
秦观词赢得历代词评家们的盛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善于塑造和表现凄怨、感伤之美的特色。这种特色使秦词更吻合于词体独具的善言凄怨、感伤的美学特征,亦使秦词在总体风貌上,比其他词家显得更加“本色”和“当行”。秦词在注重词体自身独特个性的前提下,对词境作了进一步的深化,使之更加意味深长和含蓄隽永,其成功是不应该被轻视的  相似文献   
88.
中外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论文题目是论文语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知识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发表于2009-2013年的期刊论文英语题目为语料,分别建立国际、国内期刊论文英语题目语料库,对比分析论文题目的语法结构(包括题长和标点符号使用)和话语功能。数据分析发现,两个语料库中论文题目的拟定在体现共性的同时存有一定差异:国际论文作者在题目中更多使用复合结构或以动名词开头的结构,更注重表达研究问题、结果、对象等论文信息以及表达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达到更好地“推销”学术成果之目的;国内论文作者则更倾向使用单一结构和固定的名词短语结构,大量使用“研究”、“初探”等无实际意义的“废词”。依据语类理论的互话性来审视论文题目语篇内和语篇外因素,能解释论文题目所体现的话语功能以及作者在拟题过程中采用相关策略所隐含的社会文化理据。从批评语类分析的视角来探析期刊论文英语题目的拟题策略,为论文语篇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89.
出生于印度的导演奈特·沙马兰是当代好莱坞的一个外来者。然而,他不仅成功进入好莱坞体制,还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其前期最重要的四部作品为例,挖掘类型电影的成规和作者的表达以及两者对话、融合、共生的方式,肯定了类型电影对作者创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反观个人在类型电影中自身表达的空间及其价值所在。同时,在发展类型电影是民族电影市场化出路的时代背景中,如何在文本层面兼顾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沙马兰的创作经验也能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90.
《才调集》是后蜀韦縠编定的一部大型诗歌总集,收诗一千首,是现存唐人选唐诗选集中数量最多的。在清代,此集盛行,评注本众多,其中冯舒、冯班评点本影响很大,纪昀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删正。在对比二者所有评点过程中可以发现:从"删"诗上看,纪昀重诗的"质""兴象""自然",又不排斥"调响秾丽";从"正"二冯的评点上看,纪昀对江西、西昆两派基本持"折中"的态度,主张应相容并蓄,博采各家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