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45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365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2356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面对魏晋六朝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敏感的文人学士深刻地体验到人生的变幻和生死的无常。因此,这一时期的小说是魏晋六朝时代文士生命意识觉醒的呐喊,在小说中所描绘的三类世界也无疑是这一时期文士忧患情怀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2.
诗人张枣一生仅仅创作了百余首诗歌,但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关于传统,他始终有着一种相对明晰的态度。本文选择以声音的视角切入,将通过句式、停顿、词的选择等包孕在情感与意象中的内在化节奏展开,从而在声音传统中去洞悉张枣的诗歌所彰显出的哀鸣与急促等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63.
以学界广为关注的“S(是)AV(())的”句式为例,重点分析“(是)……的”类句式在语境、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所显示的不同已然义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国内外关于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4.
以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资料与现场调研为依据,从自然历史形成因素出发,对三河古镇空间肌理进行分析,探讨古镇选址与布局、街巷格局、建筑风貌以及人文情态的基本特征,并针对三河古镇当前存在的空间氛围破坏、传统意境流失等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为恢复古镇昔日活力,更好地建设和营造现代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65.
"志怪"与"小说"两词在《庄子》中各处不同语境,含义及用意皆有差异:"志怪"处于论证语境,用为论据;"小说"处于比较语境,成为贬义。它们在汉代之后先后变成目录学领域的类别概念,小说属子部,志怪先附史部后又退至子部。由于两类作品都存在虚构性,后代史家据此便将它们归为一类,从而生成新的类别概念: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66.
67.
写作表述在文句、层次和篇章等三个层级上都有一定的范式。表述范式在不同基本文体的层次范式之间、篇章范式之间,以及篇章范式和层次范式之间,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这些表述范式分别都是其同类相仿的写作表述模式构造,能为写作者实施写作表述提供可以借鉴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宁市建城沿革和维、汉、回、哈民族居住史的回顾及对伊宁市的民族居住格局及其变迁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影响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变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伊宁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69.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从分布的格局上看,《格萨尔》的流传有若干个点,四条线和两个面。点连成线即东北线、东南线、南线和西线四条线。线铺成面,即东北线向北在蒙古草原驻足,又向四周辐射,形成以蒙古草原为中心的蒙古族《格萨尔》传播面,东南线、南线和西线铺成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藏族《格萨尔》传播面。  相似文献   
70.
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经济行为模式至少存在四种类型。民族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动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有五种主要因素在改变着这些经济动机体系和行为模式,一是乡(镇)政府、具有准政府性质的村集体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推动、示范和劝导作用,二是体制改革的推动或压力,三是文化移入的诱导或冲击,四是内部创新行为的出现,五是特定文化传承的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