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84篇
理论方法论   162篇
综合类   4205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古船》的人学蕴涵在其思想意义的诸多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中的人物形象不但是作品形式构成的主角,更重要的,还是作品意义构成的主角,是作者极力思考的核心内容。作品文以载人的功能是不容置疑的。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情节、结构和人物自身上。《古船》的人学蕴含是其区别于同期作品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2.
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随着独立的环境法益的提出 ,首先 ,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我国的环境刑法未充分重视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进行了价值分析 ,并认为应当赋予自然环境以人格的权利。其次 ,从犯罪学和刑法学的角度对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密切相关的行政从属性理论进行了评判 ,认为只有突破功利的价值观和绝对的行政从属性 ,才能反映环境要素的固有存在 ,才是公正的环境刑法。最后 ,在以上前提下对我国环境刑法在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方面进行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63.
传统观念认为,保险公司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它凭借大数定律把被保险人组织起来,产生自救行为。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也不能解释一些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率相当大,更不能解释一些保险公司在本原业务的经营出现问题时依靠投资收益走出困境。采用静态分析方法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局限性。本文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企业理论、金融工程、微观经济学和保险理论的分析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保险企业的合约性质──对保险公司的性质作出分析,并进一步对保险公司为什么需要投资作出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4.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正逐渐被视为解决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精神良药。“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视角,蕴含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吻合的自然观。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为典型表征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诠释和剖析,阐述了“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的现代价值,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65.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和破坏的关系。但是人类现有的消费模式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无偿掠夺的基础上的,结果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受破坏。要消除目前的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转变消费观念,建立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66.
信用最初是在道德教化层面上使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的日益复杂,信用这一侧重道德价值的概念逐渐被吸收到民事法律当中,并衍生出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现行民事立法虽然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但还必须加强对这一原则的价值性和规范性解释,应该合理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更好地调整民事关系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7.
从审美的角度看,张岱的小品文卸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普通人的视角再现明亡之前其亲历的生活,多方面表现了大众风情,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把在传统文人看来俗之又俗的生活素材诉诸笔端;牵引市民化的人物走进小品文;尤其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使得作品富于生活气息。究其成因,首先是文艺思潮世俗化的时代洪流。涌溢各处、不断浸淫;其次是当时市民阶层爱好并喜做小品文的风气甚炽,使得张岱需要考虑读者的趣味;再次是张岱家世生平的坎坷,使他处于文化边缘的写作境地,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展现市民形貌、礼赞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68.
探讨了儒、道"天人合一"观在生态伦理问题上态度之异同:基于天地生人、万物一体这一共同的根本观念,在人合自然的实践路径上,道家以自然为基点,讲求遵道而行、顺应自然;儒家则主张发挥人的作用力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儒、道还从伦理规范层面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要求,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9.
浅析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日趋复杂,而我国现有的行政解决机制对此已有些束手无策了。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的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制的超越。文章在介绍分析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意义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建立独立完善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70.
社会的发展要求信誉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社会信誉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誉缺失已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道德病态。文章从社会信誉的作用和特征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社会信誉制度,加强社会信誉的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打造诚信政府,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