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5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最近30年水旱灾害对中国大陆地区粮食减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减产是水旱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最直接的影响。文章通过建立粮食减产率和减产量计算公式,设定水旱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等级划分标准。首先,分析中国大陆地区最近30年农作物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情况和在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年均分布情况;然后,分析中国大陆地区最近30年粮食水旱灾害受灾率、成灾率、减产率、减产量情况和在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年均分布情况;最后,提出防治水旱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在建立特定非线性粮食供给和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解析非线性均衡蛛网模型,表明一般性的粮食价格波动能够收敛,只有粮价超过一定幅度才发散震荡并形成粮食灾难.政策视角的粮食安全概念必须建立在国家层次,将粮价控制在安全区域内是粮食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短期内通过粮食储备和价格政策控制粮价,长期内扩大粮食波动的安全区域.应用分析表明发展“生物燃料”、保持“耕地红线”有利于保证一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3.
现行农业综合直补有按计税面积补贴,按计税常产补贴,按粮食种植面积补贴,按粮食交售数量补贴四种补贴方式,但都存在着不同缺点,影响综合直补政策的实施。建议采用种粮合同补贴方式进行综合直补,降低操作成本,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4.
基于系统论的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特殊性,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以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加工体系、粮食流通体系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依托的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模式。并提出了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模式运行的基本思路,希望能够对中心城市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5.
中国粮食市场60年发展历程与变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市场与粮食政策6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七大变迁特点:一是粮食市场演进基本是以政府强制性变迁为主导;二是粮食市场经历了由短缺到供求大致均衡、由政府定价为主到市场形成价格的演变;三是粮食产量波动与价格波动既受经济周期影响,又与改革进程高度相关;四是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呈明显相关性和周期性变化,且价格波动幅度高于产量波动幅度;五是粮食人均产量经历了由不足——基本满足生存——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演进历程;六是粮食兼具农产品、工业品与金融产品的属性特征日益明显;七是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由"粮食政策调整或供给变动"向更复杂和更多元化的因素转变。  相似文献   
76.
从语源学、音韵学、文化学的角度推本穷源,“和”文明的起源应始于古人见到众多可以饱腹的禾谷而惊叹的“夥”;久而久之,定名为“禾”;因为“求禾”而有“ ”;禾谷丰收,人们会认为是求禾行为得到了上天的回应,因而产生了“应和”义的“和”;又因“禾以其调和人之性命”,“其米多而沃,食之者强”,从而抽象出“调和”义的“龢”。金文“龢”的“由乐声之谐和始能引出调义,由乐声之共鸣始能引伸出相鹰义”,则由甲骨文“求禾”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7.
回顾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及市场体系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粮食流通与粮食行业法制化建设的内在联系,评述了域外有关国家粮食流通的法制资源.最后给出了促进粮食行业法制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8.
明代统治者和学者注重粮食储备调节的重要作用,积极健全预备仓,提出了一系列睛关思想主张和政策措施:坚持实行民营管理体制,力求建立储备粮的高效敛散机制,主张保持粮食储备的适度规模,注重强化监管稽核.明代预备仓思想启示中国应当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强化粮食储备运营管理的民营导向,实现储备粮高效敛散,合理调整储备粮规模,统筹规划粮食储备布局,并加强监管规章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9.
基于前景理论和黑龙江省地方和垦区460户种粮大户实地调查数据,利用Slogit模型,分析了种粮大户售粮方式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显示,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种粮总收入、身体状况、农业投入人口)、心智水平(粮食收成状况、现行粮食价格、未来价格预期、承担售粮风险)和主观愿望(通公路、入合作社)等变量对种粮大户售粮方式行为选择有较强的正向作用效应,而社会关系变量(掌握了储粮技术、获得信息的渠道)对种粮大户售粮方式行为选择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充分表明种粮大户自身内在特征等变量对选择售粮方式的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在分析无偿转入土地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逆概率加权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与有偿转入土地相比,无偿转入土地是基于家庭社区伦理关系的非市场化行为。在解决了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无偿转入土地整体上不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其中的原因在于,流转租金缺位的无偿转入土地更容易弱化要素价格的信号功能与农户的生产改进意愿,进而使其在土地细碎化与农业长期投资上不能得到与有偿转入土地农户相同的改进。这一消极影响在户主年龄较小或文化程度较高、获得农业补贴较多或市场化水平较低、转入土地规模较小或期限不明确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长期来看,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继续发展壮大,农村土地无偿流转的情况或将持续减少。但同时,也仍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无偿流转的现实选择与价值,立足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识别与谋划今后规模化经营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