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9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9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45篇 |
理论方法论 | 58篇 |
综合类 | 982篇 |
社会学 | 47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本文采用比较法的方法 ,就有体动产所有权合同移转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 ,有体动产所有权的移转应该从交付受让人时发生 ;有体动产所有权移转的效力依赖于基础合同的存在及其有效。文章同时对我国《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2.
蔡玉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8-61
本文首先提出公司治理的概念 ,并以此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 ,从现代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 ,阐明了股权结构和股权流动安排与上市公司治理内部监控机制、激励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 ,得出优化股权结构和股权流动安排是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关键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3.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家族企业的研究成果 ,根据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现状 ,提出了在现阶段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两个假设 ,即 :两权 (所有权和管理权 )所有的家族企业是私营企业创业时期的首选 ;制度环境 (市场体系完善、法律健全、文化先进等 )状况促进或阻碍家族企业两权分离的发生。并用理论和统计数据分析、实证了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4.
员工持股计划重启是我国资本市场助力企业维持人力资源禀赋、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并未达到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理想效果,反而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但对投资不足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欠发达地区,员工持股计划与非效率投资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大股东定向受让、股东赠予方式下,高管认购比例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研究结论证实了当前我国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激励效应不足的现状,为监管层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对投资者决策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5.
列宁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55-57,61
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根据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具体国情,克服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认识误区,提出了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设想。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模式的创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探索的初步尝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初始阶段的某种痕迹。 相似文献
36.
文章讨论了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结构、代理问题严重性及公司业绩三者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以2004-2010年118家涉农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三阶段最小二乘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类代理问题严重性对终极所有权结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第二类代理问题严重性的负向作用显著,但对第一类代理问题严重性影响甚微;公司业绩明显地对两类代理问题严重性产生负面影响,但两类代理问题严重性对公司业绩的作用尚不明了;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正向作用以及公司业绩对终极所有权结构的负向影响均很显著. 相似文献
37.
王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26-132
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估计了金融规模对于城镇就业容量的效应,并对不同样本组分别估计,以观察地区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无论以人员规模还是以增加值规模作为解释变量,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其平方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这意味着金融规模能够促进城镇就业,但该效应递减,超过一定临界值将转为抑制效应。分组估计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张的就业效应在非公有制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更明显,在非公有制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不明显,甚至表现为抑制效应。这意味着一个地区的所有制结构对金融规模与城镇就业的关系有重要影响。为增进金融发展的就业效应,我国一方面应讲求金融增长质量,实现有序适度扩张;另一方面要深化企业改革,激励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以消除金融系统在资源配置中的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38.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制度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成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2):20-23
本文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状况,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进行了评议,对土地制度如何研究评价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9.
仝其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3-58
新近学界泛起将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归属调整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观点,其立论的最大“法宝”在于食品安全犯罪侵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健康生命权,即公共安全。其实,“危害后果严重”不是判断主要客体的依据,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归属取决于其行为特性和本国立法价值取向及立法传统。食品安全犯罪与传统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具有兼容性,将其归属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40.
转型期民间投资及其法律规制的制度逻辑--一个关于中国经济法现实运作基础的经验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已持续二十多年的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渐进改革,借助发生在甘肃省古浪县时间跨度超过15年的农村"机井"投资纠纷司法个案,对其中牵涉到的农业生产基本设施(机井),及其所引发的公有产权(特别是集体产权)与私人产权之间因"产权交易"而展开的"博弈"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民间投资的真实和普遍语境--即始终存在于同公有产权和国家权力相互碰撞和纠缠的夹缝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现有法学研究及司法审判在方法和思路方面的缺憾,对转型期民间投资法律规制的制度逻辑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其他领域的民闻投资实践,对转型期中国经济法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