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故事情节简单,故事四要素伊莉莎、亨利、补锅匠以及菊花彼此关系紧密,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化身。立足于女性主义视角,用A.J.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分析《菊花》的符号矩阵模式,有助于揭示父权制社会下女性追求男女平等,寻求自由解放的主题,反映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之路的漫长以及女性解放之路的艰辛。  相似文献   
32.
申丹教授的力作《叙事、文体与潜文本》以客观冷静的眼光透视叙事学相关理论,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定见",对个别理论观点进行修正和发展,并通过"整体细读",对八部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的权威解读提出质疑,或颠覆"定见",或发前人所未发。该书作者立足文本反思和修正西方叙事学理论观点,其批判精神和严谨的批判态度无论对叙事学还是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而言,在学术创新以及引进、批判和吸收西方学术理论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
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在国内文学批评实践中存在两种误读情况:一是在部分论著中将符号矩阵第三项和第四项位置颠倒,二是在函项赋值上存在很多偏差,并且缺失整合意识.通过重读符号矩阵,并借鉴杰姆逊运用这一模式分析文本的经典案例,可对上述不足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34.
小说无法追求到与现实一体化的真实,虚构真实不来自与现实真实事物的直接对应,而来自与现实相差别的符号系统,符号对于真正事物的表达仅是真实的幻觉,表明一种真实被现实承认的可能。古典小说力图建立真实的感情空间以替代对现实的感觉,20世纪小说的极大特点,是虚构真实的符号化,并以此超越现实真实的幻觉  相似文献   
35.
《牡丹亭》以梦中相识、慕色而亡、人鬼幽媾、还魂复生的“鬼话”实现了对“至情”的诗性表现和哲理体认,在手法与内蕴的契合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剧作的情节建构、情境营造、人物设计、形象刻画都融进了我国民间广为流播的宗教智慧,但剧作家的主观意图却并不在于张扬宗教教义。剧作出无入有、张皇幽缈的宗教叙事与“为情作使”、彰显人欲的主观意图之间构成一种相反相成的契合,正是这种契合使《牡丹亭》中的“至情”有了超越生死、感人肺腑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36.
对新闻叙事学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一种典型的叙事,理应纳入叙事学的研究范畴。该文以新闻事实为基点,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新闻叙事学的故事、话语、叙述等方面问题作了研究,以期构建起崭新的新闻叙事学框架,为新闻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7.
近三年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述评--兼议叙事学研究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叙事学研究逐渐发生转向,不再囿于叙事语法、叙事结构、叙事话语等的静态研究,而是将叙事学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努力与其他学科相互呼应进行研究.而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仍主要采用传统范式,缺乏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有效呼应,使我们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38.
《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于1999年推出的一档法制类栏目。《今日说法》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新闻事件,向人们讲解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以讲故事为手段而达到了普法的目的,开创了法制节目的新形式。故事性既是"新闻叙事学"在文章当中的通俗说法,又是基于"叙事学"而延展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文章以《今日说法》为例,探究法制类电视节目故事性的新闻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9.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ole of affect in university branding in a context of neoliberal higher education, by way of examining the semiotic landscape of the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concourse. Contemporary branding often involves stimulating stakeholder/audience investments of meaning and affect into the brand, thereby appropriating consumers’ affective labour for brand‐building and communications. Adopting a discourse‐analytic approach, I examine how linguistic, visual and spatial modalities are utilized to evoke and semiotize particular affective meanings and orientations in the emplaced discourse within the university's brand space. This discourse, which includes organizational branding discourse as well as more organic student‐generated texts, becomes part of the affective regime, helping to encourage and enjoin what is deemed to be normative affective sensibilities and practices in that context. Consequently, the article also considers the kinds of affective subjectivities that are valorized, and how stakeholder/student‐subjects are interpellated in a context of neoliberal‐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40.
在叙事学研究中,叙述开端是一个被相对忽视的研究领域。而对于虚构叙事作品小说而言,叙述开端的功能极其丰富,它在创作前影响想象机制的转换与实现问题,在创作中对整个叙述结构起预示与建构作用,对于读者具有引发阅读兴趣与意义认知上的影响与功用。在创作、文本、读者具有互动意义的语境中,叙述开端研究蕴涵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