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尽管《达·芬奇密码》被西方教会列为反基督的异端,并遭到梵蒂冈抵制,但其跌宕起伏的叙事情节和环环相扣的故事发展给予了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对此书进行分析,对这部热销小说进行理论角度的思考,借以说明经典叙事学仍然适用于当代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62.
围绕小说叙述视角、叙述体和它们之间的切换等展开论述。指出:许多被视为“叙述不可靠”的作品,由于读者视角的参与而弥合了其“不可靠性”;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不一定要让叙述者扮演一个诗性化的全能的角色,也可以把叙述角度严格地限制在“我”之所见所闻。这样做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63.
“语文选点突破法”存在已久,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天,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在“文章学”、“美学”、“叙述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科学有效的“语文选点突破模式”,以求出色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4.
Mind Matters     
The conceit that either mind is reducible to matter or that mind is utterly ethereal is rooted in a mind‐versus‐matter dichotomy that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modern error, a fatally flawed fallacy rooted in the philosophy and culture of nominalism. A Peircean semiotic outlook, applie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life, provides a new and full‐bodied understanding of semiosis as the bridge between mind and matter, and human biology and culture. I begin by first delineating the false divide and showing Charles Sanders Peirce's alternative to it, then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a semiotic approach to mind as transaction, then consider the self‐transcending nature of the human body‐mind. Finally I outline my ecological, biosemiotic account of mind, which reveals that, indeed, mind matters, and in ways that unexpectedly resemble the forms of animism that characterized the hunting‐gathering foragers through whom we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emerged.  相似文献   
65.
当前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中发展起来的符号动力学、计算语言学、模糊逻辑、形式语义学等学科,以及人工智能对自然语言意义所作的处理,为传统的符号学方法和形式分析探寻文本意义结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极大地推动了文本意义理论向符号化、形式化和公理化方向发展.一种建立在当代高新技术手段上的文本意义理论形式系统,将有效地补正重经验直观轻逻辑分析的传统批评的缺陷.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符号理论入手 ,采用类比的方法 ,以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观分析语言符号系统的一些基本问题 ,以展示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67.
校徽是大学形象建构的媒介,同时也是多模态语义建构的典型载体。文章基于实例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了大学校徽语义属性的原型与变异以及其语用性介入与理据。在阐释大学校徽"言"、"象"、"意"的语义性整合过程中,兼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分别从关指大学校徽符号属性的语用充实、隐义激活以及言语行为序列等三个维度探讨了大学校徽的语用性理据所在,力求为大学校徽中形象建构元素的元性阐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
将先秦散文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纳入结构主义的视角,分析该文本作为结构叙事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对文本总体叙事结构、文本的内容特征以及人物"语言行为"动机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试从结构的视角来看待文本长期以来备受儒学抨击的主题思想.对文本的阐释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了历史情境和个人文化经验的烙印.  相似文献   
69.
对于文学翻译研究而言,叙事学有很强的释解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作的叙事特色是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都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特色。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承袭了原作聚焦主体的非线性出场,部分选择了作品的多重话语叙述模式,"显化"处理了视角切换和叙述层次多样性问题。译者对原文叙事艺术的策略性处理在跨越不同文化叙事隔阂的同时再现了原作的叙事艺术,促进了小说在英语语境的传播。  相似文献   
70.
王彦宏 《民族学刊》2021,12(11):105-111, 133
印度电影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已成为我国民众了解印度、沟通两国情感的重要桥梁。印度电影具有丰富的叙事经验,善于在传统中寻找时代命题,民族信仰下的二元冲突和根植于民族特性的爱情题材,把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都是宗教世俗观影响下的印度传统文化特征。为了实现故事本土化与他者化兼容的高超叙事能力,印度电影的民族化审美特色以配唱民族歌舞的艺术方式成为印度电影产业长盛不衰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符号。电影叙事他者化的现代改良,强调引入西方的视角思考民族社会问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巨星更是印度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国家形象代表,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电影业成为其国家“走出去”的文化品牌。而中印文化交流路径的搭建和“元故事”叙述体的创新表达,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对中印文化交流具有国家层面的外交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