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由各种因素的交融渗透、经世代的积淀和选择而成,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质。这些特质厚实而凝重,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正是保留了这些历史特质的合理内核,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42.
胡辛是当代江西作家群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 20年的文学创作一直都受到当代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界的关注。采用女性视点是胡辛创作的一种守望与超越姿态,根系乡土是胡辛永恒的守望,而在纪实与虚构中对历史语境进行还原和超越则是她的小说和传记创作的理智与机智,这一切构成了胡辛的创作特质,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  相似文献   
43.
专著<鲁迅晚年思想的当代解读>的特点是强烈的问题意识;清醒的当代意识;审慎的历史意识.这三者的结合,使该书较好地做到了历史性把握和当代性阐释的融会贯通,使一些本来复杂的历史和理沦问题,得到了既颇富思辨色彩又令人信服的解答.  相似文献   
44.
在对城市经营、城市形象概念理解的基础上,从城市的土地、土地利用方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产业、城市形象六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经营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认为,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处理好城市各要素经营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通过要素的系统配置与整合,塑造具有中华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45.
论长征途中会理会议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在会理会议上排除了怀疑中央正确领导、反对机动作战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了遵义会议精神,确定了红军北上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巩固了遵义会议之后确立的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会理会议也给张闻天和彭德怀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6.
党的“二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启示我们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必须正确处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 ;必须脚踏实地地实践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47.
徽学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文献的学术层面探讨安徽历史尤其是徽学问题是对这一热点问题的回应和关照.和以往历史文献会议不同的是,这次会议以徽学为重心,从实证角度对安徽典籍及徽学文献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其学术意义和现实关照价值甚明.  相似文献   
48.
专业性——新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历史性缺失及其超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今日中国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现代化社会的实质内容和特征是专业性,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性仍然也是其主要特征。课程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蓝本和方案,无疑也应该把其专业性特征放在首位。新基础教育课程表现出明显的淡专业性、非专业性和去专业性,这是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历史性越位的具体表现,造成的是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历史性缺失。解决这一越位和缺失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历史性地回归和超越课程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49.
李长林 《阿拉伯世界》2004,(4):52-55,51
近代以来,一批中国学者相继到过埃及并写下访古记,记述了所见的埃及历史文物,并给予高度评价。这些访古记加深与扩大了中国人民对埃及古文明的认识,构成了中埃两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50.
《故事新编》与新历史小说有一些共同点,但在是保留一定史实还是完全虚构、是把历史凡俗化还是进一步在"审丑"中走向鄙俗化,以及面对历史虚无所采取的姿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比较,力图为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某种适宜的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