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3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11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721篇
理论方法论   206篇
综合类   3114篇
社会学   132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重新界定,追溯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同时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球化浪潮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失衡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92.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以婚姻家庭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世情小说。它是一部丰富详细的文化史料,保存了大量的戏曲史料,反映了作为通俗艺术的戏曲文化在当时的演出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理论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一大的召开以及毛泽东思想都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是中共二大。因为中共二大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党的第一个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中共二大还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做了初步而正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994.
先秦史传文学叙事传统与汉代今文诗学的经学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史传文学作为中国早期的叙事文学代表,对后世叙事文学影响巨大。汉代今文诗学著作《韩诗外传》中的某些叙事篇章,与《左传》、《晏子春秋》等先秦史传文学有着明显的直接承袭痕迹。今文诗学的经学叙事中继承了杂史类叙事传统,而对《左传》中的故实,或不加采信,或加以改编、敷衍。这种出于经学目的的文学化叙事,客观上促进了叙事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子部小说及杂史类传记文学都有直接的影响。汉代经学叙事对早期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新变,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95.
鞠清远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清远是20世纪30年代有重要开拓性的社会经济史学者.他既注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又不忽视理论与方法,在治史风格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鞠清远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的诸多领域内颇有建树,尤精研于唐宋经济史,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史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6.
冯景源  林坚 《东方论坛》2007,3(4):15-20
唯物史观"艺术整体"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其本质就在于对社会历史的整体性认识.广义的唯物史观"艺术整体"有两种具体形式:(1)关于非典型的和跨越发展的社会形态的理论;(2)整个唯物史观理论研究的"艺术整体",包括唯物史观理论的历史使命、发展规律和道路、封闭式与开放式发展等理论和方法.当代中国社会的跨越发展,不仅是社会形态的跨越,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三次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对中国社会跨越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997.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理解",就是要完整、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着重从"逻辑内涵""主要特征"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认真的释解和较深入的阐述,并对如何进一步理解领会这个理论体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现实的个人"视为唯物史观的前提或出发点;邓小平确立了人民既是价值主体又是评价主体,体现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一致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通过"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质朴的语言进一步解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时期对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999.
端木的“个性气质”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下形成,反转来又影响到传统继承的取向;“文学积累”包括作家文学起步前的生活积累、知识准备,端木的积累富有自学、杂学、实践三大特点,决定其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联系的程度;端木生活、创作的时代“历史语境”则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这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这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考虑建立一个民族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以培养具有国际意识、民族责任感的优秀国民,保证民族利益与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