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李倩 《河北学刊》2007,27(4):250-252
人道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反映,19世纪的一批现实主义作家对人道主义思想作了艺术的诠释,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体现在对革命和暴力的审视与批判上,由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学话语体系,而对人道与革命之间非此即彼关系的僵化认识恰恰成为我们质疑、批判人道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反思人道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时,首先应该还原历史语境和文学语境,并在对人道和革命的关系进行新的定位的同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历史合理性作出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新人文主义"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淼森 《求是学刊》2006,33(1):46-52
20世纪初,美国思想家白璧德提出了新人文主义。白璧德希望用人文主义来调节一与多的关系,反对极端的多元论,唤起对“一”的信心。以培根为代表的科学的人道主义导致了人类对于科技进步的迷信,使物的法则压倒了人类自身的法则;以卢梭为代表的情感的人道主义忽视道德约束本身,使人陷入了碎片化的生活。这两种人道主义要为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混乱无序负责。在道德重建的历程中,文学艺术理应担当起把人由低级自我提升到高级自我的重要使命。教育印象主义使大学教育的水平下降,人文学者陷入了过分专业化甚至学究化的危险,白璧德提倡闲暇和业余性,真正的学者要处在一种无为而有为的状态之中,坚守反思和批评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便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博爱或仁爱是人道主义的心理依据。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既有相似和联系之处,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上世纪80年代人道主义思潮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是意识形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在其代表作《土生子》中不仅表达了对白人种族主义强烈的抗议,也在思考解决种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白人人道主义者道尔顿一家和共产党员麦克斯这些人物形象,探讨了赖特在尝试着探索一条通往黑白融合的道路时所遇到的挫折以及愿望无法实现时他内心的失望。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物对人的引诱力和支配力越来越强大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直接带来精神文明的跃迁 ,相反是精神价值的失落 ,核心的问题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 ,注重人伦道德必须重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而且是一种人们共处的哲学原则。人道主义的根据不在于人们的同情心和良心,而是根植于人们生存合作的责权利关系。它是人们生存合作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今社会,尤应学会尊重和实行真正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法律社会工作源于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越轨群体及社会问题的关注。在法律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 ,其核心理念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为法律社会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是法律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记》发表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也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众所周知,狄更斯是19世纪小说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同莎士比亚一样是语言风格最通俗的作家,又是在根本意义上最懂艺术的大师。马克思称赞他是“时代的旗帜”。萨克雷认为他是具备其他小说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的社会理想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通过"心物"的双向改造,使社会的变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把"对人的统治的政治"改造为"对物的管理的政治"。其社会理想的精神纲领是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具体内容大体包括四个方面,即"平民主义的政治","个人自由与大同团结的统一","世界主义","妇女解放"。这一社会理想的基本精神及其基本原则,在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具有极强的启示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在20世纪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哲学运动———实践唯物主义思潮,实践唯物主义思潮作为一种世界性现象,深层的理论之根就是人道主义,这不仅是因为,"人"和人道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中心话语和理论主旨;还因为,西方人道主义文化传统是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血脉之源;而且,人道主义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理论之根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实践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