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53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1.
“科学”与“人文”的分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科技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科学与人文分立的历史追溯,既有科学对人文的压制,又有人文对科学的抗争。随着全球性环境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既是理论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它是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融合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2.
医学人文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医学人文和医师职业精神两者在发展中水乳交融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医学人文在当代医疗过程中日渐缺失的现状及医学人文对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要在医学人文信仰、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医院人文环境、自我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人文实践等方面积极重构医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93.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4.
《大公报》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淑玲 《河北学刊》2004,24(3):129-135
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大公报》独特的存在方式对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它论政而不参政,经营不为赢利,始终保持着只对时代发言不参与党派政治的文人立场。这个空间下聚集起来的作家群和他们的文学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格局中也同样具有独特性。他们希望文学超越政治影响,保持自身的纯粹和完美,与革命文学的宏大叙事和政治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对文学独立性的强调,对作家个人身份自由性的重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95.
从哲学层面及情感教育层面对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进行思考与分析,指出在理工院校加强人文学科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提出加强人文学科教育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96.
文、理、工相互渗透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对理工科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日趋宽广和多层次化.因而必须改变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现状.要通过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和实践环节的引入建立起新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7.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是理论通向实践的必经桥梁,是合理的社会决策和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这要求应多视角、全方位地探究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其内容上的真(真理标准)、功用上的善(价值标准)和形式上的美(审美标准)及其三者的统一是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标准的要旨.  相似文献   
98.
This article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olfactory narcissism” through an analysis of Boris Raux’s multi-media artworks. Approaching narcissism through the sense of smell, Raux frames the self in insistently material, trans-corporeal terms. His olfactory projects thus explore questions about the porous self and the ethical and environmental stakes of “deodorization” and olfactory self-fashioning. The paper explores how olfactory aesthetics can contribute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odernity’s atmospheric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ubject formation, social rel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99.
全球化进程中的两种极端观点是"全球文化论"和"文明冲突论".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物质文明及与经济运行直接相关的制度层面,精神文明如哲学、宗教、伦理、文艺等深层因素所构成的文化传统或"国民精神",是一种文明或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人文学者的使命就在于充当文化传统的守护神,人文学科的用处就在于使人成为人,使中国人成就为中国人.当务之急是对科学要有正确的态度,填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00.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一宗旨体现出《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在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具性”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文性”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学者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探究,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大学语文》教材编选作品蕴含的人文情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经典文选的智慧之光驱散生活的迷茫,打开心灵的纠结,坚定真善美的价值观。最后,我们统计并分析商洛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检验并分析案例教学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