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列女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伯姬进行解读,就不难挖掘出被压抑在文本背后的女性内心经验,有助于我们探索在传统父权文化体系中的"男权话语"主观"想象"女性形象所生成"虚假价值",和通过话语的操作内化为妇女的内心行为规范的真相.  相似文献   
62.
莎士比亚《麦克白》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比较独特,分析其表现手法可揭示他的悲剧实质,展示作者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分析了影响个体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真相的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提出了个体如何防止对客观事实的歪曲知觉与错误判断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4.
“清空”是姜夔张炎词作的共同风格之一。姜张词清空风格的比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姜张“清空”情不空,但是他们的情感较为单一,始终是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二是“清空”意境当是空灵遥深,若想构成这样一种意境,则要从构成意境的诸多意象来实现。三是“清空”当须侧面着笔,虚处传神,姜夔词的空灵感是张炎始终所未及的。当“清空”成为姜张词的符号后,它便不再仅仅指一种词风,而是上升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65.
现代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多层次、立体型、网络状的认识。居于最高层次的是宏观的哲学认识,其次是中观的心理层面的认识,再就是微观层面的生理的或本能的认识。由于受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影响,我们以往的认识论只重视研究宏观的理性认识,而忽视中观和微观的非理性认识,这是我们以往在认识和实践中失误的主要的理论根源。认识是从形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弥补以往认识论研究中的缺失,就必须研究非理性认识及其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单向度的人》剖析了发达工业社会中意识形态单向度趋势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状况,马尔库塞认为只有通过“文化大拒绝”和艺术救赎的途径,才能避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使之获得“双面发展”。这其实只是一种解放的幻象,因而最终走向了乌托邦。但这一理论也深刻揭示了当下社会意识形态弱化倾向的根源,为我们解决目前面临的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7.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相似文献   
68.
莎士比亚第31首十四行诗是他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这首诗的幻象结构、分化的话语以及和谐的音律,对莎士比亚的诗歌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所流行的该诗的三种译文中的“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69.
吴文英对“梦”的痴恋 ,创造了极具梦幻色彩的意象美 ;对自我悲情的执着及主观化的方式 ,又赋予了意象以象征性 ,造成示意的模糊多向性。而情思和意象的模糊性 ,则形成了其词以朦胧、细约为主的意境美特征。  相似文献   
70.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其匿名性和群体化机制决定了人肉搜索呈现的只是一种道德假象,不可能承担起捍卫道德正义的社会责任。在当今文化工业时代,人肉搜索不可挽回地走上了娱乐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