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431篇
理论方法论   87篇
综合类   2788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宜昌市旅游形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宜昌市的地域背景 ,对宜昌市旅游形象进行了定位研究 ,提出了“水电旅游之都”的核心理念。并对宜昌市的旅游形象进行了策划 ,探讨了宜昌市旅游形象的塑造方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2.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总体评价和认知,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城市的"破坏性建设"导致了城市个性衰退与城市"特色危机"。"城市是被感知的存在",城市形象要素既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既有物化的也有文化的。城市形象最终可以抽象为一种文化符号,城市形象建设本质是城市文化的塑造。城市形象建设必须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多样性,突出城市个性,延续历史文脉,促进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43.
从诗的存在形态看,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具有符号与系统的基本特性."语言艺术说"与"意象符号说",不仅是对诗的切入角度的不同,而且是理论思维方法的不同,由此带来对诗本体认识的差异.意象的运动自表象始,其最终目标不是通常所说的指向意境,而是指向情境,情境才是诗的整体审美效应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44.
避开玄学本末有无的议论,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玄学认知路线中3个阶段对"像"采取的有区别的超越态度,最后指出这条路线使得哲学与美学联系非常紧密,因为整体把握的超越认知路线造成"境界"的产生,而"境界"则带有审美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5.
论诗的意象     
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灵魂,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感意蕴找到与之成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是意象创造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不提供任何抽象判断的鲜活的"象",因而,越是准确的意象,往往也就越具有审美的丰富性。意象的创造是为了表意,如果为意象而意象,就违背了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6.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关于艺术构思的"虚静"说;艺术创作中的物化境界;意象、意境与境界;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法与艺术风格论。  相似文献   
147.
从太白诗作看,他对现实对人生的态度是:对之只当作一种把玩,一种游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之牺牲自己的自由与快乐。这就使得李白自身的存在和他的诗歌,在现实世俗世界中,都只能作为一种形象出现,而他的介入现实也只是一种意识的努力,他的诗歌始终摆脱不了第三者的形象和声音,并成了他塑造自我形象的手段,是一种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8.
文章利用文艺创作中的意象理论分析了象征性标志设计的理念分析与创意构思过程,提出了"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通过实例阐释意象思维在象征性标志设计过程中的运用.结合意象产生过程有关理论,着重分析标志设计中"意"和"象"的产生过程及其要求.  相似文献   
149.
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家经常会以性别及性别刻板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性与性别的研究在不断增多,并发展出了四种主要的研究取向:(1)将性别作为被试变量;(2)考察男性化、女性化和双性化的个体差异;(3)性别图式理论;(4)将性别看做一个社会范畴来进行研究。以这四种研究取向为线索来组织内容,可获得对性、性别以及人格领域有关问题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0.
在朝鲜诗学发展史上,崔滋以朝鲜诗歌作为批评和研究对象,对诗歌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对诗歌的审美特征"味"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提出了重要命题"有味不如意尽";二、提出了"象外之气"说;三、注重诗歌"味"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