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41篇
人口学   143篇
丛书文集   597篇
理论方法论   218篇
综合类   3420篇
社会学   348篇
统计学   1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地制度作为转型期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改革思路在理论界存在巨大分歧,本文结合产权理论,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农地制度以及农地私有化作出了理论分析.指出在转型期的中国,农地制度作为一项契约,其外部环境的非完全竞争性将是中国社会在较长时期内的固有特征,从而导致不同形式的农地制度存在自身无法避免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42.
“脱卸”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脱卸具有审美的中介特性 ,含义包括连接点、转换点 ,指叙事场景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与转折 ,从此情节转入彼情节 ,它是一个中介概念。间接联系是中介概念最本质的特征 ,脱卸具有这种间接联系的特点 ,用于表征上下情节联系的间接性 ,而不是表示某个情节段落的结束。脱卸还具有空间并置的功能。它打破了时间叙事的线性因果关系 ,变循序渐进的历时性叙事为跳跃性的共时性叙事 ,把不同空间场景并置在一起 ,扩大了空间描写的张力。情节改变预定的叙述方向 ,沿着并置所呈现的新的空间轨迹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3.
讨论了位相物体激光像面全息摄影的特点,从全息与橱窗装饰艺术结合的设想出发,设计了位相物体像全息图的拍摄实验,取得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4.
《雷雨》中的繁漪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其鲜明特色在于独特性的雷雨性格,其复杂蕴涵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和个体生命力中的创造性力量与破坏性力量的相兼相制,因而深切地显现出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45.
文学语言凭借意象建构意义世界。意象是艺术创造主体生命意识与客体融合同构的结晶 ,是艺术形象诞生的前提。李煜词中的意象蕴涵着生命意味 ,它通过文本的意象来展现艺术创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听、说、读、写、译能准确反映出一名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掌握程度 ,而若想译得准确、流利 ,这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着重阐述了翻译(英译汉 )的标准、方法和若干实用的基本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 :转换法 ,增减法 ,正反、反正表达法和分句、合句法等。如掌握了这些技巧 ,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诗的意象运动的动力源在于情感 ,是情的流动引起包括情与理两端的意的流动 ,又是情和意的流动造成象的跃动。因为情和意如气体或液体呈线型流动 ,像如固体作块状跃动 ,所以在诗的意象运动中 ,往往出现象断而意连的状况。  相似文献   
4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generally-held belief that there was no population policy in Great Britain during its fertility transition is incorrect. There were, in fact, clear and implicit and explicit policies in place by the early 19th Century which aimed at reducing population growth. These were negative, involving elimination of family allowances (the famous Poor Laws), and also positive, through subsidised emig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felons to the colonies. Moreover, a changed ``ide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nation's political,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leaders, changed norms about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raising sharply the perceived economic and psychic cost of children. Lacking acceptable means to control pregnancies, many working class women resorted to abortion, infanticide and child abandonment to reduce their family size. The policy's actual impact on overall fertility is uncertain but it did constitute a deliberate attempt by society to affect demographic behaviour and outcomes.  相似文献   
49.
Since the 1990s, the introduction of a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a new urban poverty related to lay‐offs and unemployment as well as by large‐scale rural–urban migr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urban poverty of the ‘Three Nos’ (no relatives or dependants, no working capacity and no source of incom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new urban poverty in China under market transition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poverty creation. Instead of considering Chinese new urban poverty only as a result of market mechanisms, it argues that the state as the manipulator of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does matter in the creation of new urban poverty, and that the cleavage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institutions further intensify it. Specifically,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creation of new urban poverty a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volutio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相似文献   
50.
社会保障转制成本的理论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保障制度转换过程中,所有国家都会面临制度转换成本的负担问题。中国要顺利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政府必须承担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的全部转制成本。中国可借鉴智利“认可债券”发行经验,以解决目前社会保障资金运行中凸显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中国也可借鉴美国“确定受益制”和“确定供款制”两种企业年金计划的成功推行经验,扩大企业补充保险支出,缩小国家基本保险支出,最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推动国家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