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3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29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4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276篇
理论方法论   927篇
综合类   2103篇
社会学   692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When children are removed from their families because of maltreatment,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seeks reunification whenever possible.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goal, little is known about families who are able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successful reunification. This qualitative study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5 families who completed their child welfare case plans, were reunited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remained together for at least 1 year post‐reunification. Narrative analysi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matic and structural coding was completed to examine the strengths and process families discussed related to their successful child welfare outco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one of those strengths, spirituality, in greater depth. Specifically, 12 participants situated the strength of spirituality within their stories as an important narrative element they perceived as critical, leading to important changes. Findings highlight the benefits some families receive from their spiritual beliefs, practices and faith communities when working towards reunification, suggesting child welfare practitioners be prepared to identify and honour this family strength.  相似文献   
92.
刘戈 《民族研究》2003,(5):51-58
回鹘文契约中有倒写文字 ,常见于纸背。某些突厥语专家对此现象未予重视 ,因而在一些专门著作中对它们既不作标记 ,也不转写 ,在译文中往往被省略。其实 ,这些倒写文字是不能被忽视的 ,它们是回鹘文契约附言中的一部分 ,形式上它可以溯源于吐鲁番出土唐代汉文文书 ,内容上它反映着宋元时代内地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规矩。回鹘文契约中倒写文字的形式与内容所表现出的年代的不一致性 ,正是回鹘文契约及回鹘人文化的一种特点。  相似文献   
93.
文章在对现存关涉青藏高原公共服务问题研究进行思考和整合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具有浓厚区域文化特色的藏区农牧民公共服务,提出一些新的思考维度。具体分析青藏高原公共服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涉及了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与老龄化、国际政治影响、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白、家庭保障和社会互助的补充性等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非缴费型农牧区养老保险模式、构建覆盖所有农牧民健康保障制度、建立农牧区救助机制三个层面来构建新型的青藏高原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94.
王兴棠  李杰 《管理科学》2020,23(9):61-75
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与国外企业进行研发合作逐步成为国内企业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从中间品贸易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谈判博弈模型,分析探讨影响产业链下游企业进行国际研发合作内生性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只有在研发溢出效应比较小的时候,产业链下游企业才会选择进行国际研发合作.但如果研发溢出效应过小,下游企业的国际研发合作行为会导致本国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游市场垄断势力增强以及最终品贸易成本下降均会对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国际研发合作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5.
中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保障制度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后不断完善的产物,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历经多次调整与革新,中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保障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在制度层面具有支持服务与照顾协助的架构相对完备、台北市与各市县伙伴关系和矛盾关系并存两大特点。数十年来,中国台湾地区的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残补式福利、本土化与西化矛盾等诸多问题。中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保障制度仍然面临困难与挑战。从中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现有体制中,中国大陆地区可以借鉴宝贵经验和可行政策,从而更好地建立和健全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6.
对于遏制收入差距扩大,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随着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由城乡差距转为城镇内部差距,缩小收入差距面临新的挑战。在简要回顾中国收入差距变化的过程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中国收入差距微幅缩小的原因,并结合国际经验,对未来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分配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对中国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2012年最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在诸多制度构建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关于行政赔偿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仍有争议,对行政赔偿程序的规定仍存在不明确处,导致实践中行政赔偿漏洞百出。完善行政赔偿制度,应从以下问题入手:明确行政赔偿法律规定中“违法”的本意,并以过错责任原则替代违法责任原则,修正行政赔偿程序规定,包括行政赔偿程序的启动、行政赔偿决定的效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8.
自福利国家陷入危机以来,慈善部门在福利国家中的功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全面和系统的讨论。福利多元主义者将慈善部门视为政府的合作伙伴,希望通过政府委托慈善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来缓解福利国家的危机;新自由主义者则认为这一定位会使慈善部门对政府的资金产生依赖,使慈善部门失去独立性,因而主张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国家的福利供给问题,让慈善部门在公共服务以外的领域发挥作用。辨析福利多元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结合全球化时代慈善部门出现的新特征,可以看到,慈善部门在福利国家中具有绩效提升、结构补充、价值倡导、民主促进、就业吸收和国际支援等六大功能。  相似文献   
99.
知识经济时代,以关系资本、客户资本、声誉资本等为代表的隐性财务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越来越大.针对现有文献对隐性财务契约的研究空白,本文在系统归纳、梳理国内外文献基础上,探究了隐性财务契约的基本思想、研究模型、构成要素、驱动系统等,并分别从隐性债务契约、隐性股权契约、隐性福利薪酬契约三个视角对隐性财务契约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研究表明:隐性债务契约可能与企业价值正相关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也可能与企业价值负相关无助于提升企业价值;隐性股权契约是一种基于财务控制权配置的激励约束机制,这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得隐性股权契约与企业价值创造正相关;隐性消费方式在影响隐性福利报酬契约履行度的同时进一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创造.上述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隐性财务契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成为政府监管的重点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性;同时,重点考察了股权结构、产权性质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粘性特征;在股权结构的影响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权制衡度越低,高管薪酬粘性相应越高,当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时,上市公司高管作为控股股东利益的代表,通常忽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不对称性,因此薪酬粘性成为控股股东对高管的奖励;在产权性质的影响方面,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粘性显著大于非国有企业.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降低代理成本、优化激励机制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