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24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民生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核心的执政理念,因为这一理念清楚的表明了我党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民生为本深刻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理念,科学发展的理念,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理念,忧患意识和执政安全的理念。  相似文献   
22.
以哈尔滨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以不同人群对博物馆的使用需求和行为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博物馆的区位交通、周边环境及馆内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使博物馆能够良性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普及知识、教育大众、传承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23.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努力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对实现其培养目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当前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求对策,对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有益的探讨,以推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4.
以民生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核心的执政理念,因为这一理念清楚的表明了我党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民生为本深刻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理念,科学发展的理念,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理念,忧患意识和执政安全的理念。  相似文献   
25.
张芈卡  林广瑞 《河北学刊》2008,28(2):166-170
公司产权社会化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具体表现,而独立董事制度则是公司产权社会化的产物。产权社会化引发受益权社会化,独立董事应该作为社会化利益的代表,担负起维护社会多方面利益的责任。当前,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运行现状不尽如人意,应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6.
高度重视民生、重视“三农”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要特点。解决农民工的民生问题是目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难点,通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农民工民生问题的特殊性出发,以“特殊保护”措施实现农民工的“实质平等”和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7.
扶贫移民适应期生计风险、扶持资源承接与政策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移民兼具扶贫和生态保护功能,有效破解区域生态可持续和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同时也会出现目标的“反功能”现象。基于适应期扶贫移民生计特征归纳,寻求可能遇到的丧失发展资源、失去公共服务、社会关系网络受损、边缘化等生计损失及致贫风险,针对扶贫移民适应期生计发展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对接有落差、政策衔接有缝隙、政策承接有障碍”等资源承接问题,尝试提出提高移民发展可行能力、注重产业发展、整合发展扶持政策与资源、强化移民专业经济组织建设、健全农村要素市场、促进发展要素整合联动等建议,以促进扶贫移民安稳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28.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在前期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拉开档次评价法和逐层序关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2006-2012年的民生工程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用时序几何平均算子(TOWGA)进行了二次加权得到综合评价的总排名,最后对各地区的排序变化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29.
喻永红 《云梦学刊》2003,24(6):33-35
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环境保护的目标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否。为保障此目标的实现,有必要更新观念,加强西部大开发的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0.
动员和组织农村贫困和留守女性参与到精准扶贫之中,能更好地提高减贫效率和减贫质量。既有研究对女性参与减贫的制度设计和生活空间关注度不够,对性别主体性的实践形式缺少细致分析。“扶贫车间”作为精准扶贫体系中的微观制度创新,从“自上而下的外部动员式嵌入,贴近女性生活的内部需求式嵌入,融合各方力量的集体协同式嵌入”三个层面,打通了女性“家庭—工作—社区”三种生活空间的区隔,重构了贫困女性的生计框架,促进了女性的自我和社会认同。女性减贫又促进了减贫目标的达成和社区治理结构的改善,贡献了“性别红利”,二者呈现出互嵌共促的态势。当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扶贫制度与贫困女性生活之间也存在一些张力,女性多元发展需求和制度供给之间的匹配度还不高,需要在农村发展的各项制度设计及执行中更好地尊重女性体验,关注女性的日常生活与发展实践,有效提升二者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