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5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管理学   77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73篇
丛书文集   1512篇
理论方法论   454篇
综合类   10209篇
社会学   411篇
统计学   13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919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1032篇
  2006年   1009篇
  2005年   816篇
  2004年   847篇
  2003年   867篇
  2002年   657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991.
我国传统林业制度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其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林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林业,制度创新是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前提和保障。构建具有我国特色、体系完善的现代林业制度,首要的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并形成合理的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992.
技术决定论是伴随对自然和文化的除魅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至今仍是国内外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文章首先探讨技术因果论和自由意志问题,由技术的三个方面特性结合自由意志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由此证明技术的重要性;最后得出:技术与社会正越来越深刻地缠绕在一起,必须全面地、小心翼翼地看待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产业实现内部有序转移是我国破除经济发展相对困境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分析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承接产业转移的国际经验,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黄河金三角等中西部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从生产要素调整、优化硬环境、改善软环境、实施政策倾斜等方面提出了中西部如何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4.
长期以来创新轨迹的研究以制造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技术导向的创新轨迹研究无法充分捕捉服务创新活动的互动性、非技术性和开放性。文章在综述服务业创新轨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多案例的研究设计,选择6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通过3家P-KIBS和3家T-KIBS的对比分析,识别不同知识密集型企业创新轨迹的共性和差异性,揭示服务业创新轨迹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P-KIBS和T-KIBS发展出不同的创新轨迹,前者从顾客驱动创新发展为与顾客合作创新最终实现基于创新网络的协同,后者则是从技术驱动创新发展为基于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实现基于创新网络的协同。内部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外部创新网络之间的协同和互补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5.
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要路径,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首先阐释了对外直接投资优化国内产业结构的实现机制,之后选取1982—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外开放度、名义GNI及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的相关数据,构建了VAR模型,并采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在短期内两者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96.
哲学视野中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利 《唐都学刊》2004,20(1):146-14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树立创新的哲学理念 ,应该从哲学视角对创新的重要环节进行理论概括和阐释。新矛盾凸现是创新的契机 ;主体的利益需求是创新的价值导向 ;扬弃是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力量 ;历史实践是创新的实现途径和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997.
曹阳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3):152-154
全面、准确地认识工业设计的多元功能是发展和利用工业设计的前提。工业设计与产品直接相关的功能称为工业设计的直接功能或微观功能,工业设计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的对经济运行全局发生作用或影响的功能叫间接功能或宏观功能。工业设计的多元功能对河南开放带动经济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已有4年时间,对其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本文主要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分析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郭清香 《求是学刊》2003,30(2):110-114
顾炎武为学以身体力行著称于世.他反对有明以来空谈之风,倡导经世致用.针对当时学者急功近利不肯踏实读书,甚至于为成名而剽窃他人的无耻之举,顾炎武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为学之道,特别强调学术道德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并将其作为为学之本.他的学术道德思想对于纠正目前的学界风气和促进理论创新,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上市公司产业创新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创新是上市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本战略。上市公司产业创新有企业剥离、企业购并、风险投资和股权转让或股权互换四种主要策略。上市公司可灵活运用这四种策略来建立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的产业梯队 ,以保持新旧产业或业务更替的管道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