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放宽,使基督教在全国快速传播,同样在东北地区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快速传播对人际关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与全国相似的普遍性,也有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正确面对这些影响,恰当地加以引导,会有益于基督教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的东北社会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2.
《仪礼》学经历自宋至明的持续低潮之后,在清代进入极盛时期。因受社会政治剧变的刺激,清初学者就以礼经世展开热烈讨论。顾炎武捍卫《仪礼》的经典地位,率先确认了清代礼制建设的纲领;在《仪礼》考释方面归宗郑学,指明了以朴学为主的经学发展方向;在礼学应用方面弘扬朱学,开辟出融会古今的礼制建设通途。顾炎武以富有独创性的礼学思想,成为清代《仪礼》学的主要奠基者。顾炎武的礼学思想与清廷积极、明智的文化选择多有契合之处,其主要思想观点在清代学术史上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同学关系是最重要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之一。然而学分制下,同学关系疏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利,需引起高度重视。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学分制对大学生同学关系的影响,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同学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25.
汉光武帝刘秀,本人为太学生出身,博览经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擅长应用文撰作,其诏令及交际文牍颇注重文辞,较少"浮词虚语"。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有刘秀113篇文字。由于其伟大历史功绩的遮掩,后人较少注意其文学撰作方面的才能及其成就,但他的一百余篇诏令及文牍足以使他在汉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6.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27.
生产生活习俗作为仡佬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与异文化的频繁接触,发生了变迁。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仡佬族生产生活习俗在濡化和涵化过程中越来越碎片化。通过对变迁内容的考察与分析,以求全面展现仡佬民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28.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rise in the number of single, unmarried Chinese professional women, which is known as the sheng nu or “leftover women” phenomenon. Through an interactionist grounded theory method, this study has located the interactional constraints faced by 50 single Chinese professional women that were issued by their male romantic partners and parents, respectively. “Discriminatory” and “controlling” gendered constraints issued by the women's male suitors and partners reflecte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Chinese patriarchal structure, and this was found to be the leading cause of the women being “leftover” in the marriage market. Parents' traditional views continued to exert strong influences on the women's marital choices, but this was seen to conflict with their more “modern” views toward advocating and supporting the women's strong economic achievements. Th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women that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partner choice strategies not only gave rise to an in‐depth and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heng nu phenomenon in China, but could also be generalized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marital choices of single professional women in other patriarchal societies who faced similar dilemmas in reconciling interactional constraints imposed by men and parents alike.  相似文献   
29.
The idea that classroom social ecologies are shaped by the aggregate effects of peers' prior care experiences is provocative, even though the evidence is weak that this explains the small and diminishing effect of childcare experience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Small effects may indeed be small effects, but students of early development should attend to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group-level influences on social and cognitive growth.  相似文献   
30.
信仰伊斯兰教的青海循化县撒拉族自古以来一直重视从事商业活动,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撒拉族商业经济活动更是活跃。本文主要就伊斯兰教经典中的教义对撒拉族商业发展、商业伦理形成以及撒拉商人集体意识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