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61.
慈善募捐会在信息披露、与慈善组织共享信息、与商业机构共享信息这三种情况下对捐赠人的隐私权造成侵害.这三种情况的法理基础与法律关系各不相同,其中信息披露牵涉捐赠人的隐私权、言论自由权与公众的知情权的冲突;与慈善组织共享信息,牵涉慈善组织经济利益与捐赠人隐私权的冲突;与商业机构共享信息,则涉及募捐方式的问题.目前,中国尚未有针对慈善募捐过程中捐赠者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则.该情况并不利于对捐赠人权益之保护,也不利于慈善行业之健康发展.因此,中国应尽快研究相关法律之创设,引入"明示/默示规则"等先进制度,并创设相关信息管理机关,以填补这一立法空白.同时,还应区分一次侵权与二次侵权,对于二次侵权,应引入二次侵权保护目录规则,并设立专门的隐私信息管理机关.  相似文献   
62.
从1998年公安部发布第一个关于网吧管理的法规以来,网吧发展与监管已走过了十年。文章讨论了其中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法律问题: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版权问题、网络游戏、黑网吧等等。通过梳理分析政府管制的起因、逻辑和效果,展示转型中国网吧管制的复杂状况,同时也试图反映国家在互联网控制方面的政策与管理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63.
不当得利是指在法律上没有根据而获得的利益,它实质上是使他人受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不正当行为。必须依法确认敲诈勒索与不当得利的本质区别。不当得利人理应将其所得利益还给受损失的人,凡恶意“不当得利”的应予赔偿,非法占有他人或国家遗忘物的构成侵占罪。  相似文献   
64.
肖敏 《兰州学刊》2009,(12):128-130,109
主观恶性说有着悠久历史,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义务侵害说、规范违反说及道德危害说等具体学说。主观恶性说的合理之处在于指出行为人主观上时法律的否定态度,而其疵瑕之处则是只强调对法律的遵守而轻忽法律的合理内涵,易造成恶法亦法,从而导致立法者暴政,故为维护公民基本人权,重构主观恶性说可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5.
在2008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中,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文章分析了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6.
商标概念的符号学分析——兼论商标权和商标侵权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是一种符号,而符号学是专门研究符号现象的。因此,用符号学方法来分析商标及其生成演变过程就非常有意义。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从静态上理解商标的内在结构,从动态上理解商标的生产与演变过程,而且也有助于理解商标权的界限、商标侵权的实质以及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67.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证据是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前提条件;证据也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案件的基础和依据;证据还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工具。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立法界、司法界和学术界对于专利侵权诉讼中是否应该引入证据披露制度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参照国际公约的规定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8.
网络空间的全球化和虚拟化使网络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界限变得模糊,也使得传统民事司法管辖的基础受到动摇和冲击。通过对网络侵权管辖现状的评析以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学说的考察,发现在现有条件之下,僵化地适用传统规则和一般性地起用新的管辖根据都是不可取的,变通适用侵权行为地原则以及根据网络空间的特点确定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即最密切联系原则,并以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网址等常见的联系因素对该原则进行限制,再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管辖权的归属,是解决网络侵权案件管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9.
揭露性批评性报道中名誉侵权居多,从法理学角度阐明此类报道中名誉侵权客体为特定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并提出处理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三原则,客观方面结合个案从侵权行为、侵权损害事实以及二者关系进行分析,主体方面将责任主体细化为新闻机构、新闻记者和消息源加以研究,主观方面剖析故意、过失名誉侵权两种不同情形并指出侵权行为人的注意义务,以此从理论上廓清揭露性批评性报道中名誉侵权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0.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互联网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播方式。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对于此种新兴事物的法律保护捉襟见肘。在网络立法尚不成熟的今天,许多网站往往只能通过加密、防火墙、入网控制、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手段来加强对自身网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但采用技术手段在给用户带来不便的同时,其本身也并非坚不可摧。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著作权便愈显迫切。鉴于此,只有不断地完善网络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立足于我国网络著作权立法滞后的现状,以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为根据,对有关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以求能有效促进网络信息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