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42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野草》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本。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索,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研究。《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对我们从诗学和思想内涵的角度理解《野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秋夜》是鲁迅审美创造活动的呈现,它是作者心物交融的产物。"心""物"之间呈现出动态互动关系,它表现出一个有规律性的交替变化,这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内在节奏。这一节奏由三个节拍构成,每个节拍构成如下:物→心→物→心→物。就其思想内涵而言,是鲁迅对未来想象的消极乃至绝望;整个诗篇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和复调性。  相似文献   
82.
兵团上市公司内源融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源融资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具有速度快、交易成本低、使用相对自由等优势,据优序融资理论,内源融资理应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然而,该文通过对兵团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进行分析,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内源融资所占比例相对于全国平均而言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发现兵团上市公司的弱内源融资现状主要与其盈利能力、规模扩张、其他融资渠道是否通畅以及股利政策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3.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这是一个对后世语言学影响深远的见解。它不仅为“语义大三角”理论奠定了基石,而且为语言能指、所指关系理论提供了思想原型。而贯彻于其中并使该理论得以构建起来的,是其认识论的思想。对亚氏语言学给予认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语言哲学的渊源和理据。  相似文献   
84.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区域经济差距过大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理论界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中国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我们可以用"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区分两类不同的区域.从经济发展态势看,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正因其落后性而拥有某些特殊益处.后发区域通过引进资本和技术、学习先发区域和国外的先进制度、不断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等获得后发利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85.
白字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和语文原因。在古今汉语中,积存着很多的白字或通假字,这使许多白字复合词的内部形式造成扭曲和破损,给语言交际带来诸多不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不应该总是被动地确认之,而应该解放思想,对白字尤其是现代白字进行干预和纠正,使语言文字朝着科学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6.
隐喻是人们将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映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结构。本文运用隐喻化词语的认知模式,以英语委婉语为解读对象,以求揭示英语委婉语的隐喻本质及语域投射域范畴及其意义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87.
19世纪中期开始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和工业化历程, 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沿海与腹地的概念,沿海地带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产生现代因素并开始了现代化的孤立发展, 而广大内陆则几乎原封不动地维持着前现代的经济结构, 出现了传统地区和现代地区、乡村和城市、前现代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彼此封闭和全面对立的格局,影响了现代文明向整个社会的扩散,造成了广大农村的衰败, 带来了近、现代社会的分裂和长期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88.
解蔽与成圣:荀子认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兴 《河北学刊》2004,24(5):190-194
荀子明确将自然对象排斥于人的认识领域之外 ,而把认识对象规定为三位一体的“五经”、礼义和道。荀子的认识方法 ,一是通过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心灵 ,以静观的方式来认识对象 ;二是认识主体以“行”即践履的方式来把握对象。荀子的认识目标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知性层面的“解蔽” ;其二是德性层面的“成圣”。从上述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标的具体规定来看 ,荀子的认识论是一种“社会道德认识论” ,而不是所谓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相似文献   
89.
选取<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了带有乡土味的比喻、语言中体现内心活动、语言反映立场的含糊等几个问题,从而说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助于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0.
关于实行党内有效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党内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有些方面监督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总体上看 ,加强党内监督工作 ,特别是增强监督的实效 ,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针对当前党内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 ,提出了实行党内有效监督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