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回纥是隋唐时期边疆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民,他们以碑铭作为记述历史的方式,是维吾尔史学的萌芽。该文对回纥碑铭所反映的回纥汗国的史学特征、历史思想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以碑铭的形式溯本清源,还原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2.
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融合多种书体特征的"破体书"和大量俗体字上。本文由分析"破体"概念的内涵入手,试从书法和文字两个方面分析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3.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不少七言诗。这些诗歌,不仅宋代以后的考古学著作时加收录,而且,明人已经将其编入汉代文集中。考察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句句押韵,其结构形式已相对固定,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东汉以前七言诗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04.
“长安书体”的成因、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长安书体”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的分析,分析认为,“洛阳体”只是魏碑体中的一个地域书法概念,除“洛阳体”之外,魏碑体还包括北朝时期关中地区的“长安书体”和甘肃河西地区的“凉州书体”以及其它地方的造像题记书体。研究结果纠正了书法史上对魏碑书法认识的局限性,拓宽了魏碑书法的地域概念及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05.
朝鲜义勇队在武汉成立后,发行了《朝鲜义勇队》这一中文版机关刊物。在朝鲜义勇队成立两周年和三周年之际,诸多的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及其他抗日知名人士都在《朝鲜义勇队》上题字。分析这一现象及其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朝鲜义勇队在中国抗日斗争中的历史作用及中韩两民族的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106.
彝族支系他留人的历史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滇西北永胜县六德乡境内。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他留人的谱牒、族谱和碑刻档案,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史料,阐述了他留人这一特殊族群的历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主要是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中“单”字的意义 ,指出“单”相当于后世文献中的“里” ,是城市中的居民组织 ,凡是居住在“单”中的居民都是贵族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08.
碑刻语料是汉魏六朝时期独具特色的文献材料,其中的委婉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对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化、心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释其中有关"死亡"的同根委婉语。  相似文献   
109.
洹水名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经殷墟的洹水的名原,《水经注》所言不合实际,也非流经古洹山而得名,是因其流经殷墟在此形成大转弯而名。甲骨文中洹字的写法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0.
毛远明 《兰州学刊》2011,(11):165-171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传承,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文字,属于连续性文字类型。隶变使许多古文字发生笔法变异,笔势改变,直观上表现出文字外形不同,但是其文字结构类型、结构要素、构件组合方式、构字意图等则是一致的,研究古文字的遗存可以揭示汉字的继承和发展,为汉字史研究提供证据,可以为考证古文字、研究异体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