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会馆是商人的驿站和外交使馆,是促进商品经济繁荣的民间力量。清代至民国,商人在广西共修建了260多个会馆,同时留下了大量的修建记事碑、捐助碑、约定碑等。这些碑刻资料属于典型的民间文献。由于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非常缺乏民间商业活动的记载,所以这些碑刻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分类介绍了这些资料的内容、表现方式及其特点,分析了与广西经济移民活动有关的历史信息,论述了城镇现代化过程中加强保护会馆及其碑刻资料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中美洲奥尔梅克文化中的几枚玉片刻纹被一些学者辨识为中国甲骨文及金文。在研究中发现,这些刻纹实际上是一幅完整图像被破坏后的残余部分,并非文字符号,更非中国文字。这些残余刻纹仍然保留着和传统图画一脉相承的特征,据此可以说明它们本来的图画面貌。辨识者用来佐证的一些散布于中、南美洲的"符号"也存在偶然性强、不成系统等研究方法问题。因此,"奥尔梅克刻纹为中国文字"一案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3.
吉德炜  刘义峰 《殷都学刊》2007,110(3):15-23
本文对《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和《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三部著作进行学术评论,指出了其得失。  相似文献   
94.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5.
傅爱国 《学术交流》2003,(9):134-137
80年代初期,王立民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间,师从游寿。作为"金石书风"的第四代传人,他既在精神内涵、意韵意趣上与先师们保持一致,又注重对自己不断地否定、变化、超越,以提升艺术品格,从而使有了一定历史积淀的门户书风得以动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以碑化帖"的实践探索之后,其用笔少了刻意的涩行顿挫,更显得自然流畅;结字由放而收,由纵而擒,意态洒脱而严谨。从而使其书法作品呈现出纵横俯仰、开张整合、恣肆多姿、仪威犷悍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6.
《甲骨文合集补编》著录片校重(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蕴智  齐航福 《殷都学刊》2003,(1):10-16,22
<甲骨文合集补编>著录片相重者不少,据笔者校阅,发现有自相重复者约189组;与<合集>相重者约733组;<补编>还有意收录了一部分相对比<合集>著录更有价值的重片.  相似文献   
97.
98.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14,(3):72-75,81
清人黄叔璥于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年,任职河南开归道,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撰成《中州金石考》,开创河南地区金石学专门著述之先河.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钱大昕等人虽然多有指摘,但此书之著录与考证对于今人考察和研究河南各地金石碑刻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西周涉法铭文虽不多,但因涉及铭文考释、研究方法等问题,目前研究比较薄弱.整理出“讼”、“告”、“罚”、“白”四则法律词语并加以训释,可填补西周涉法铭文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00.
妙峰山是北京著名的宗教与民俗胜地,其"金顶"美誉广为人知。检索香会碑刻拓片等原始资料,可以判断妙峰山的"金顶"称号在康熙末年到雍正年间或已酝酿,至乾隆七年(1742年)则明确载于碑刻,此后递世相传。妙峰山"金顶"称号得到京城内外广大妙峰山香会信众的普遍认可,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