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81篇
理论方法论   114篇
综合类   2763篇
社会学   12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31.
本文对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2.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3.
<围城>与<四世同堂>是在讽刺艺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之作.两部作品在讽刺视角、讽刺形象的塑造、讽刺哲理思索等方面均有不同之处,在讽刺艺术内在指向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4.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35.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中国戏曲喜剧、悲剧、正剧和历史剧的创作中 ,全面营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文体模式 ,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6.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7.
文章论述了京剧在 2 0世纪 3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的内外部原因。在其内部原因上 ,作者以其研究古代文学史时所提出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来观察这一段京剧史 ,从而对这一段京剧史的发展作了新的勾勒 :艺术块团之形成、相互间的争锋、浮沉以及名号形成的种种情况。在其外部原因上 ,论述了京剧是如何从回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以及如何从向话剧的学习中受益的。 30年代新文化界对于当时京剧的雅化是批判的 ,作者则对此取肯定态度。最后还说明了 ,当京剧出国演出时 ,它的许多曾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特点 ,却受到了国外艺术家的肯定 ,中国的京剧艺术家们也更加开拓了视野 :由此勾勒出京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的回旋  相似文献   
38.
科学与艺术是塑造人类文明和福祉的两大精神力量。人类的实力、尊严以及关于自身的理想形式之确立 ,都以这两大精神力量为基础。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并非是外在的、偶然的联系 ,而是内在的、血肉相关的。文章以科学史的名著为第一手资料 ,剖析了关于近代科学诞生的一个重要史实 ,说明了科学与艺术之间与生俱来的固有关系。  相似文献   
39.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40.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 ,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 ,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 :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 ,否弃艺术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 ,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