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94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5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论影响政府效率的行政文化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文化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深层次因素,对行政效率具有特殊的影响。行政文化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目前,官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消极意义的行政文化形态,它的经济学意义就是政府效率的丧失。建设积极的行政文化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从3个方面着手,即营造“具有压力感”的行政组织气候,培育“珍惜时间”的行政组织氛围,建立“讲究人际合作”的行政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42.
情态隐喻是政治人士配置情态意义、对情态责任进行编码的常用手段,用以体现话语中复杂的语义内涵,与听众建立人际关系并对其进行引导劝说,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43.
物质主义通常指一种强调物质拥有和社会声望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高物质主义者在对外部目标的追求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之间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这个循环体系维系了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却也带来更低的自我评价、更高的不满意感和更负面的情绪反应。文章概括了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会比较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物质主义价值观对人际信任与助人意愿的影响,也为指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开启健康的生活模式提供了建议和引导。  相似文献   
44.
采用人格特征问卷和人际关系量表对3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精神质维度在性别、学科性质、学制及是否独生上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水平在学科性质与学制上有显著差异;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与人际关系有显著负相关;外倾性与人际关系有显著正相关。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45.
现代社会治理的根本问题在于建立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间的良性关系。因此,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必须以法治为基本方式。然而,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理问题时,作为法治社会主流话语的权利话语却遭遇了许多质疑。对权利话语的西方背景和中国语境的分析可以表明,权利话语在西方社会遭到的批评并不足以证成其在中国的困境;相反,以特殊主义和功利主义为特点的关系话语才是该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将国家创新体系分解成科学研究网络、技术开发网络和技术扩散网络,从网络结构-要素行为-创新绩效的视角,选择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获取完整序列数据的指标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相关指标值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进而对中国进行了实证测算,2001~2010年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程度指数从14.7%提高到4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比例、外资企业科技经费比例等指标的迅速增加是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提高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程度的策略在于高效的、紧密的、国际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47.
人际交往不但是大学生情感的需求,也与大学生身心成长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应注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功能和基本原则,着重阐述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本技巧,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交往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对认知主体而言,存在着三个世界,即客现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其中认知世界是客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中介。翻译研究与翻译涉及的互动的多重世界,主要是两种语言语篇的语言世界及其反映的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紧密相关。语篇翻译译者应深入分析原文文本的微观语言世界,主要在预测目标读者所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和解读译文时可能获得的译文识解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语言在语篇表达上的异同,坚持译文与原文在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上的最佳相似性这一语篇翻译的认知啄刚,构建译文语篇的做观语言符号世界,借此译文读者便可能获得译者所期待的对译文语篇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49.
Estimators of percentiles of location and scale parameter distributions are optimized based on Pitman closeness and absolute risk. A median unbiased (MU) estimator and a minimum risk (MR) estimator are shown to exist within a class of estimators, and to depend upon the medians of two completely specified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50.
文章分别从传统视角、礼貌原则以及评价理论角度分析了不同语言学理论对学术语篇中人际资源运用的不同解读。通过分析人际资源在学术语篇中的作用,不难看出不管学术作者是为了维护学术语言的客观性、准确性,维护作者的面子,亦或是承认话语的多声性、学术命题可能存在的质疑和挑战,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学术身份,获得学术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