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9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29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本文根据《与元九书》等原始文献,认为白居易诗歌编集时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是以"言志"、"缘情"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其分类对古代诗歌的分体、本体论和感伤诗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白居易感伤诗的心理成因是两次人生巨痛和对"诗人多薄命"的反思;最后从《白氏长庆集》中提取出白居易原始分类时的一百余首感伤诗,提出"原感伤性"、"再感伤性"的概念来解读这些感伤诗。  相似文献   
22.
论私募基金的监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基金。按照投资对象划分,可以将私募基金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的监管可分为私募基金本身的监管和对私募基金交易对手的监管,根据监管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又可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及事后监管。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投资者的限定,二是对于信息披露与广告宣传的监管,三是间接监管。三者的重点都是对于投资者的保护,这值得我国在构建私募基金监管制度时借鉴。  相似文献   
23.
汤显祖在其《邯郸记》中,通过卢生的梦境来渲染世俗生活的表层与本质,揭示了凡人对婚姻、功名、子女、生命的真诚追求与贪婪本性及其最终幻灭的结局;通过黄粱梦的人生感叹,突出了文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尴尬境遇,在虚幻欲望和真实生活中的两难境地,表现出了作家对一个时代的思考和体悟。而晚明世风的享乐主义趣味是卢生贪欲的背景,其政治现状则是黄粱梦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4.
中国股市的有限竞争是股市波动的一个重要因子。其中,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有限培育限制了中国股市的完全竞争。文章从机构投资者培育的时序数据出发,构建中国机构投资者和上证指数超额涨跌幅之间的波动关系模型;并借助这些变量的时序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得出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25.
王晓骊 《阴山学刊》2004,17(3):16-20
前代文人小说一般以典故的形式被宋词受容。婉约词人喜用爱情故事和神仙故事,在典故的使用上有艳化和俗化的倾向;豪放词人则常借历史人物、隐者名士和神话人物表现自己的英雄之气、文人之志以及不受约束的人格追求。词人对典故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的运用方法营造了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影响了词作的风格,但都为宋词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文学重理性而轻情韵的缺憾。  相似文献   
26.
选取2009—2011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及其持股比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不仅不能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还可能产生不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但是,当机构投资者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时,或者在没有重仓持股情况下的相对长期持股行为,反而表现出不利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27.
东波词新变的实质是对词的审美品位的提升,而东坡提高词品的本质方面,是对词的情思品位的提升.他不仅拓宽了词的表情领域,扩大了词的情感容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情感的质量和品格.他以深刻的情感内蕴、博大的情感气度、清旷的情感格调以及高卓的情感智慧,为词体更好地发挥抒情功能指出了"向上一路".东坡词在审美品位上的独立高标,为词体文学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8.
舆情变动规律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来华 《学术交流》2005,(12):155-159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因此,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理解为民众在社会政治方面的群体心理活动。在本质上,舆情则是民众与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复杂体现。舆情的产生、变化和结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从它的产生看,它是国家管理者“生产”或“管理”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包括各类政策、法规、制度、措施以及领袖形象和社会问题等诸多的复杂内容刺激的直接结果;从它的变化和结束看,舆情是随着刺激它产生的各类社会事项的变化和结束的情况而变动的。但是,舆情作为政治性很强的群体心理活动,它的变化和结束又有着自身复杂多变的规则和轨迹:舆情的主要持有者或主体本身的基本构成和政治素质,都会对他们的群体心理活动的具体情形产生影响;民众对过去的一个社会事项曾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部分地“残留”在他们对一个新的社会事项的心理反应之中。掌握舆情变动规律,对“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折衷整合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研究表明 ,折衷整合的心理疗法正呈现出强盛的发展势头 ,将成为未来心理咨询治疗的主流。异常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在遵循人性化、实用化、整体化原则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适宜的方法 ,围绕认知、情绪、行为进行咨询治疗 ,就会取得全面深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五四”时期,“感伤”情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标记,以浪漫主义文学阵营创造社为中心向整个文坛弥漫开来,并在风行一时之后,因其滥情倾向而受到新月派为主的批判;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作家则发展了一种浪漫的“革命感伤”,并最终受到革命阵营的批判而走向敛缩。创造社在时代感召下和深刻反思后也以积极态度告别个人感伤,走向了革命的欢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