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魏真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29-131
"玉器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界提出的一个历史分期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良渚文化遗址中出现的大量玉礼器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信息.对"玉器时代"应该慎下结论,特别是在目前考古材料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能将其视为良渚等文化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宗法制度的形成、玉器的礼器化为特点的.  相似文献   
132.
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玉石文化与巫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3.
<诗经>是周礼社会的产物,以礼说诗有时更能把握诗的内容和主旨.历代学者对<诗经·木瓜>一类诗的解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结合周代礼俗对<木瓜>一类诗重新阐释,也许会有一个令人较满意的结果.周代贽见礼是解释<木瓜>一类诗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4.
玉器既是礼器,也是一种物质产品.玉器的加工与生产直接关系着人类生产经验的出现与积累,也直接关系着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玉喻文”是一种普遍性的批评话语.古代文论家借助于“玉美”模子将异常抽象、难以言传的文学活动阐释得通幽入微、酣畅淋漓.美玉与美文的相互借鉴、治玉技艺与为文作诗的相互启发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以玉喻文”折射的是中国本土的、活生生的审美经验和诗性智慧,为化解当前中国文论的“失语症”提供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