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冯列山是第一个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是新闻学研究德国的源流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他在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领域颇多建树.不同于当时的留美新闻学者多关注于新闻实践应用领域的探讨,他对新闻学研究更注重对新闻学元问题的学理阐发.但这种德国式的新闻学研究和教育模式,在抗战救亡的大环境下,并不能因应抗战对宣传人才的需求,因此没有形成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2.
学界一般把戈尔巴乔夫执掌苏共时期看作是苏共晚期.戈氏从1985 年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立志要通过改革,使苏联消除积弊,走向健康振兴之路.为了消除改革阻力,他提出“公开性”与“舆论多元化” 原则,为大众传媒松绑解禁,试图通过新闻自由化手段,促成百家争鸣的社会民主形态,推进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进程.事实证明,戈氏的一系列设想脱离了苏联国情,最后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重新认识苏共晚期新闻自由化的内涵、特征与实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3.

This discussion was conducted with Professor Alain Touraine by Tim Jordan on 20 September in Paris. The discussion has been divided into heading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areas of questions that were asked. The social context for the discussion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Professor Touraine's comments because the discussion occurred 9 days after the World Trade Center and Pentagon attacks but before the bombing of Afghanistan began and with no chance of knowing what would follow.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新闻史学界不断反思对于新闻史的研究,提出新闻史的研究必须突破"革命史"、"政治史"的束缚,继而转向政治传播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多视野、多维度发展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更加倾向于深挖史料,注重对媒介史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诸如文化学分析的方法、叙事学方法以及量化分析的方法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从研究的范围和角度而言,其研究范围之广、角度之新颖堪称空前。此外,对于专门史、个案和专题、新闻学教育以及新闻人物的研究也比之前更加兴盛。  相似文献   
105.
E-Nose for News?     
ABSTRACT

Many journalists claim to have a “nose for news.” This metaphor, where a body part is used in a transferred sense for metaphorical change has occupied a central place in journalists' discourses. It appears to express something essential about their identity, profession, practice, and how they “see” and experience the world. This article uses the figure/ground approach of Marshall McLuhan to inform an exploration of the “nose for news” metaphor. By studying the “nose for news” we can understand how and why electronic noses and the Internet have made this once vital and living metaphor obsolete. We can also discover ways to reanimate this metaphor in order to: (a) help recover something of the essence of journalism expressed by journalists' claims to possess a “nose for news,” and (b) re-conceptualize the current “crisis” in journalism.  相似文献   
106.
在网络日益兴盛、影响力和受众急剧膨胀的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生存空间被一再压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对这一媒介环境下陕西五大报纸全媒体发展的困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盲目的从众、依赖新媒体并非报纸媒体发展的神丹妙药;并提出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核心在于提升新闻品质,进行新闻改革,以内容立足,打破藩篱,赢得发展。报纸在新媒体时代应该做优秀的"信源",在与新媒体的竞争和融合中走出真正的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7.
人类新闻史与新闻活动现实表明,在观念类型上,新闻观念在"主义"层面上可分为三种:商业新闻主义、宣传新闻主义、专业新闻主义。它们各有自身的本体与至上目标追求。就目前的实际来看,大部分新闻传媒实际奉行的新闻主义,是由三种主义混合或结合而成的某种观念,以纯粹或单一新闻主义作为新闻活动的唯一指导观念已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8.
全面提升传媒人职业素养、能力与责任的建议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媒人的媒介认知、评价与期待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新闻媒介的市场化、人本化、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求为契机,全面提升传媒人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责任意识,需要对传媒人实施更新媒介观念的基础素养教育、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教育、媒介社会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对盟国占领德国时期(1945-1949)西方盟国重建德国新闻教育的原因、形式、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及重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德国的新闻教育并不是德国新闻教育本身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在二战后经盟国重建而发展起来的,其中美、英、法三个西方盟国对德国新闻事业的改造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从新闻学的视角探究伤痕文学出现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伤痕文学具有新闻的宣传意义和揭露功能;伤痕文学充分吸收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特点;伤痕文学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真实信息的迫切要求;伤痕文学的出现加剧了文学的新闻化和事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