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熬茶布施政策是国民政府"从宗教上推动政治"策略的重要体现。依此政策,国民政府在西藏地区的著名寺院进行熬茶布施,希望以此在西藏构建起支持中央的基本力量,从而达到改善和恢复中央与西藏政治关系的目标。实践表明,这一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汉藏隔阂,融洽了汉藏感情,密切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32.
近代以降,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求变化,安徽茶叶的生产发展经历了一个"畸形"发展进程,形成了颇具特色规模的四大茶叶产区,茶叶生产及其分布的动态发展较为生动地折射出安徽茶业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3.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福建茶业的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认为近年来福建茶业保持年均4.8%的技术进步率,其中乌龙茶和绿茶的年均技术进步率分别为7.0%和2.6%,但无论是乌龙茶还是绿茶都存在一定的资源冗余。研究认为福建茶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进步不均衡和资源投入不合理,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保持技术进步的均衡、合理优化资源的投入和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34.
台湾茶业技术进步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台湾茶叶产业的现状和技术进步率,认为台湾茶叶产业的技术进步率为负,劳动力作为稀缺要素对台湾手采茶叶单产增加的促进作用较资本更大,1999-2007年台湾手采茶叶单产的减少是由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和技术进步率的负增长造成的。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州局辖区40家茶叶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分析茶叶出口企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情况,梳理企业对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文献研究,从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层面提出克服茶叶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思路:(1)企业要完善茶叶出口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管理水平;(2)建设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协调行业品牌建设;(3)政府要制定内外统一的标准,提高公共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6.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37.
茶叶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而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出口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基于对茶叶品种的细分,运用出口单价、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测算了1992—2009年中国不同品种、不同包装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进行对比,找出中国茶叶的主要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大包装绿茶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茶类,但这种优势在下降。大包装红茶竞争力最弱;1992—2009年间,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变化的国际环境因素主要有加入WTO以及2007年的次贷危机,其中加入WTO的影响比较持久,次贷危机的影响较为短暂。  相似文献   
38.
“以茶治边”的经济前提是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税茶榷茶制度的实施。其理论基础则是依据“番人倚茶为命”而建立的所谓的“以茶驭番论”。并以此为前提制定了茶叶经济政策尤其是茶马互市政策 ,一方面垄断茶马市场 ;另一方面 ,又对西北游牧民族上层实行“以茶赏番”政策 ,从而加强对西北地区的联系与统治。这一政策对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的陆上茶叶之路,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区延伸到莫斯科,全程超过4.5万里.陆上茶叶之路以恰克图为中心,中俄商人"彼以皮来,我以茶往".19世纪中叶以前,这条贯通欧亚的陆上茶叶之路的贸易一直由山西商人主导.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以武力推动对华商务扩张,外商在华享尽各种特权,华商在与外商竞争中纷纷败北,执塞外贸易之牛耳的山西商人也不得不退出对俄茶叶贸易,茶叶之路为以沙皇政府为后盾的俄商垄断.  相似文献   
40.
名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在引导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且代表着茶叶生产、消费以及茶文化交流的方向。对三峡名茶源流、成因和生活文化的揭示 ,有利于丰富三峡茶文化的研究内容 ,也为名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