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2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36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283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186篇
综合类   2498篇
社会学   319篇
统计学   10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科技创新与劳动就业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针对我国现存实际就业状况及劳动力素质状况,应对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要求,提高劳动力素质应是解决目前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解决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仅是科学的,而且避免了主流经济学关于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化相互关系的混乱状况。在新经济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经济时代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的增长需要我们从关注资本和劳动生产率转移到关注资源生产率.发展以资源生产率为本质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生产率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使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先进性的依据在于具有高效率、高效益、复合效应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属性。由于科学管理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构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五大功用,它事实上决定和促成了现代生产力四大先进特性的存在,因此笔者认为科学管理就是先进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德里亚系统提出了"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企图对唯物史观进行"颠覆"是错误的。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鲍德里亚不懂得马克思从根本上颠覆了国民经济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幻象",从而奠定了生产和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不懂得消费与生产的现实辩证关系,片面地离开生产探讨消费的新特征,甚至主张用消费取代生产。消费异化是劳动异化的表现。技术救赎不可能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及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然后通过计算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 ,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最后对第三产业发展及扩大就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Quantifying uncertainty in the biospheric carbon flux for England and Wa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A crucial issue in the current global warming debate is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and soils on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Vegetation can extract CO2 through photosynthesis, but respiration, deca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disturbance effects such as fire return it to the atmosphere. The balance of these processes is the net carbon flux. To estimate the biospheric carbon flux for England and Wales, we address the statistical problem of inference for the sum of multiple outputs from a complex deterministic computer code whose input parameters are uncertain. The code is a process model which simulates the carbon dynamics of vegetation and soils, including the amount of carbon that is stored as a result of photosynthesis and the amount that is returned to the atmosphere through respiration. The aggregation of outputs corresponding to multiple sites and types of vegetation in a region gives an estimate of the total carbon flux for that region over a period of time. Expert prior opinions are elicited for marginal uncertainty about the relevant input parameters and for correlations of inputs between sites. A Gaussian process model is used to build emulators of the multiple code outputs and Bayesian uncertainty analysis is then used to propagate uncertainty in the input parameters through to uncertainty on the aggregated output.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year 2000. It is estimated that vegetation and soils in England and Wales constituted a net sink of 7.55 Mt C (1 Mt C = 1012 g of carbon) in 2000,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0.56 Mt C resulting from th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that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制度的弊、端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及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制度的区别和特征,阐明了劳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科学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而且体现了生态价值论的基本理念。在循环经济活动中人们以复杂劳动创造了价值,复杂劳动主要包括通过科技创新对工业工艺流程进行改造,通过系统工程协调工业布局。人们不仅在循环经济中创造了价值而且保护、节省和储存了生态价值,因为循环经济拓宽了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单位资源的产出率,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于没有解决劳动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平衡关系,对劳动价值的单一追求,意味着对生态价值的忽视,这是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狭隘的致命之处。生态经济价值是循环经济富有特色的价值形态,体现了循环经济将劳动价值和生态价值兼顾和融合的特点,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视野即经济活动应该具有环境良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经济价值是在劳动价值与生态价值对立关系基础上实现统一关系的产物,体现了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关系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劳动能力丧失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能力本质上属于健康权人格利益,不是独立的人格权。劳动能力的丧失是原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受到他人的侵害后而致使身体残疾的结果。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所得丧失说、劳动能力丧失说、生活来源丧失说,都存在缺陷,应当予以重构。在确定我国丧失劳动能力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论据时,应当采用一种更为科学的理论,即以劳动能力为基础的收入丧失说。在实践中,则要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劳动收入赔偿金、残疾用具费、生活上增加的必需支出、特殊医疗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