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PIC模拟方法对同轴混合铁磁摇摆器自由电子激光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等离子体填充对其性能的影响。粒子模拟结果表明,这种同轴摇摆器结构FEL在工作电压较低(205 kV)的情况下仍可以得到较好的放大输出,效率达到27.3%,饱和功率达到兆瓦级;等离子体填充对器件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改善了束流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82.
本文用扰动方法,逐级求解了带导引场圆极化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电子非线性稳态运动方程。计算表明,在一级近似下,文中给出的电子稳态轨迹包含了文献[1]的结果,并且具有比[1]的结果更合理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模拟信号的激光耦合调制在不同条件下的调制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可以近似表示为振幅调制(AM)和强度调制(IM)的条件。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6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大小约0.5~1.8cm,均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钬激光能量为(0.6~1.5J/10~15HZ)。结果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76例一次碎石成功,治疗成功率为82.6%,手术时间20~110分钟,平均42.0分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2天。无输尿管黏膜穿孔,撕脱等并发症。术后当天出现畏寒、高热者3例,给予静脉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术后2个月共86例结石获完全清除,结石清除率93.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输尿管结石的最理想治疗方法,术后补救性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可以提高清石率。  相似文献   
85.
全系列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及考古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及考古测绘中的综合应用,实现了文物及考古测绘由二维向三维、四维、乃至多维的革命性飞跃。在大量测绘实践和分析研究基础上,文章对微观、中观、宏观等全系列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文物与考古测绘中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文物及考古测绘特点探讨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文物考古测绘成果多样化表现形式;进一步指出,将传统测量方法和先进测量技术融合贯通、优势互补是全系列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深度应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6.
LD侧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热效应分析和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功率二极管阵列侧泵浦固体激光器产生的热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了不同泵浦强度、不同泵浦结构和不同边界冷却条件下,固体工作物质内热透镜焦距的变化和热致退偏强度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偿热效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激光雷达在空间交会对接中的应用,讨论了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交会敏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被用于测距、测速、测角和姿态测量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8.
分析了用于干涉仪成像的照明相干光场的特性。通过对平面波与平面波之间、球面波与球面波之间以及平面波与球面波之间形成的干涉场的描述和对其回波信号分析, 得出了平面波与球面波之间形成的干涉场适用于干涉仪成像的照明光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在考虑像差的情况下,得到了与菲涅耳数聚焦激光光学系统的衍射积分公式,并推出了轴上相对光强分布的普遍近似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初级球差系统的轴上相对光强分布公式,并在不考虑像差因素和截取效应时,对得到的公式进行了简化,所得结果与以前的结论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0.
Prostate cancer can be diagnosed as an incidental finding during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specimens by 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 (HoLEP). BPH and comorbidities such as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dyslipidemia often coexist in elderly people. We identified which comorbiditie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 particularly high-risk cancer, in men who had undergone HoLEP. On the basis of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HoLEP specimens, patients with incidental cancer were categorized as low-risk (Gleason ≤6 and T1a) or high-risk (all others). Of the 65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oLEP, 41 patients (6.3%) were identified as having incidental cancer (25 low-risk and 16 high-risk).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factors for overall prostate cancers. However,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diabetes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cancer compared to those with BPH (31% vs. 13%; p?=?.03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and prostate volume (PV), and smoking showed that diabetes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high-risk cancer (odds ratio, 3.1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6–9.43). Diabetes may be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the presence of high-risk prostate cancer in men with BPH who have undergone HoL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