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对固体材料冲击波的研究,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有了新进展:广量程和高解析度.最早用于冲击波研究的是位移干涉仪,其局限性是被测速度不能超过200m/sec.为了扩大量程,继而研制出速度干涉仪,从方法上解决了高速度的测量.但速度干涉仪对测速物体表面有磨光的要求,这也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解决的方法是引入广角迈克尔逊干涉仪,以利用物体自然表面的漫射光,这就是对任何反射物的速度干涉仪系统,即VISAR.VISAR是目前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本文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32.
激光巨脉冲在金属铝块上产生超声波,由光学零差探测得到超声引起的后表面位移的波形。文中分析了探测信号与位移的关系,导出了系统灵敏度公式。用激光超声测得铝块厚度与实际值很好地吻合,同时测出了系统的最小可探测位移。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低导引场无波荡器自由电子激光进行了非线性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自由电子激光工作在毫米波段时,电子束在纵向及横向均有净动能交给信号波,具有很高的互作用效率(32%);而且,腔体长度较短,腔体直径较大,易于加工制作。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介绍了目前逆变式弧焊机的硒原理和技术现状,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5.
激光束照射到粗糙表面时,其散射光可以看成是GSM光束,从这一观点出发,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参数与GSM光源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了散射光束的横向和纵向相干特性。本文提出的模型与已有报道的实验比较,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36.
高纯度Cr26Mo钢焊缝的力学和耐碱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钨极氩弧焊附加氩气延续保护的焊接方法对高纯度 Cr26Mo 钢进行可焊性研究。检验焊缝质量和力学性能,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测试焊缝在阿蒙古天然碱苛化烧碱的高温浓碱液条件下的腐蚀行为,确定了腐蚀速度,评定了耐蚀性等级。观察焊缝金相组织,分析焊缝区碱蚀表面的腐蚀形态,判别力学性能试样的断口形貌特征和断裂类型,并鉴定了腐蚀过程中所形成的保护膜和沉淀物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表明该钢焊缝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内蒙天然碱苛化烧碱液的性能。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激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时,激光场用相干态描述,原子用自旋态描述,得到了场和原子各自的动力学变化规律。本文研究激光场与三个两能级原子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得到了光子数与原子状态各自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光子数很大时,量子理论结果与半径典理论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8.
应用复源点场理论描述了强聚焦高斯光束,用严格的单粒子光的散射理论,分析了高斯光束对透明球形粒子的力学作用,给出了部分数值计算结果,并且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用激光束对空气中透明微粒的稳定悬浮实验。实验表明,辐射压力不仅和激光束波长、光腰半径、功率有关,而且和粒子的折射率、半径以及粒子在光束中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一种激光束空间能量分布的快速测量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探测器,并采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具有自动、实时、准确、直观等优点。文中还给出了He-Ne激光束(0.6328μm)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0.
对液体中热晕现象从新的角度,即矩阵光学的方法进行了处理,以热透镜为模型,建立了热晕效应的等效焦距形成发展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同时进行了部分实验以验证理论结果。成功地观察到了热晕形成发展的全部动态过程,得到了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的实验数据。在实验中,同时观测到了一些周期性的跳动现象,给出了定性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