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46篇
理论方法论   126篇
综合类   2988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1.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 ,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儿童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 ,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2.
陈心浩 《晋阳学刊》2008,(5):108-111
诗性精神和文学精神既相互区别,又互相重合。明清小说评点家在评点小说的过程中,往往借他人之酒杯,消己胸中之块垒,体现出强烈的诗性精神。但同时,他们又自觉地从小说创作规律和读者审美需求的层面上揭示出小说的本质特征,体现出积极的文学精神,并且诗性精神和文学精神达到了高度的圆融统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要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良好氛围包括民主平等、以学生为主体、激励求异、启发探索、积极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张生煮海》是一出神话剧,反映潮州举子张羽与小龙女私定终身而遭到东海龙王阻挠,于是敢与命运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从中折射出元人对海洋的观念变化,反映了我国先民藐视神权、敢于跟强大的恶势力斗争的精神,也折射出人定胜天的海洋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解读组诗文本,抓住家园情结这一内核,较为翔实地剖析了诗人对农耕民族的精神历程与诗意关怀,并归纳了三个艺术特点即忧患精神的张扬、时空转换的把握和整体象征的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16.
田勤耘 《南都学坛》2007,27(2):36-39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它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长达六七百年之久,支配着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的发展。由于它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极具思辨性的理论体系,把先前儒家所提出的伦理纲常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从而强化了爱国主义,反映了时代的共同价值取向,提升了中华民族对于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正是这些承担并体现了形成与发展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锤炼和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7.
论老建筑再生与城市空间品质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老建筑再生对于城市的价值意义的研究以及对城市与老建筑关系的分析,从多个角度阐述由老建筑再生所带来的城市意象、城市肌理、场所精神、城市色彩、城市风貌等要素的变化及其促进城市空间品质的提高,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这一观点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大核心要素的培养上,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作用。具有智能模拟功能的教育技术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有力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灵感。协作式学习、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指导的相互配合,能够促进学习者求异发散思维、直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整全发展,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本质在于其精神性,从艺术和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中去确立划分艺术形态的标准是符合艺术本质的.按照艺术所包含的精神内容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神性艺术、人性艺术和理性艺术,以丰富的艺术史例可以说明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建构企业家精神的优秀因子,我们却迟迟未能将这种文化精华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企业家精神。这里既有历史上轻商、抑商等局部文化的束缚,也有制度缺陷的制约。审视国内当代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必须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孕育出崭新时代的企业家伦理: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要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为中华民族企业家精神的弘扬营造厚实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