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1.
乌拉圭回合后,贸易保护主义走向更为隐蔽的方式--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出现和频繁使用给中国的农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损失,并成为中国农业国际化的障碍.在介绍绿色壁垒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定性分析角度分析了绿色壁垒产生及存在的基本原因--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并提出矫正市场失灵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明清更迭,社会处于“天崩地解”之势。面对这一历史巨变,社会各层作出不同的回应。就知识界而言,为维护文化传统和矫挽晚明王学空疏之弊,“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取向一时成为潮流。在此潮流酝酿之下,礼学的兴起成为有清一代经学复兴的先导。其中,大儒张尔岐对《仪礼》所做的句读、考辨,以及对礼意的阐发,倡清代仪礼学之先声。张尔岐为学路向的确立,以及其对《仪礼》研究的疏理,奠定了他在礼学研究领域和在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龙筋风髓判》是在唐前期广为流传的一本判词汇编,集中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司法价值取向。本文通过择其中的涉及礼的典型案件进行集中分析,试图勾勒出当时司法官吏的整体司法观念。  相似文献   
14.
"礼"命"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概念,"仁"和"礼"之间是双向互含的关系,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命"是仁礼能否合一的关键.孔子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立足于仁,着眼于礼,礼是一种手段,仁礼合一是一种最高境界."仁"礼"命"的关系影响了儒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有关《断发记》的作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为李开先作,一为无名氏作,其中李开先作《断发记》为大多数人的看法。该文分别从版本、音韵等角度逐一加以考辨探析,提出《断发记》的作者不可能为李开先,只能是无名氏。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同时 ,也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 ,《诚斋易传》是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过去人们通常将“引史证经”作为杨万里释易的主要方法 ,忽视研究杨万里在释易中对分类方法的广泛运用。杨万里不仅将分类作为区分概念的工具 ,同时也是以之作为类比推理前提的 ,在分类中 ,杨万里以气类感应为基础 ,揭示了天、地、人之间道德原则的同源性 ,展示了《周易》乃圣人通变之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的形成以其早年教育为主要背景,集中体现在《教学通议》一书中,以尊崇《周礼》为其鲜明的特色。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继承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政治传统,并孕有近代维新变法的政治因子,是康有为戊戌时期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8.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诚”“明”,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礼乐的“中庸”,这便是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这一“范式”渊源有自,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敏以求之”的“志学”路径达到。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文化交际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 ,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习俗 ,各个国家所尊崇的民族主义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以及语言障碍等方面。依据以上所涉及的影响因素 ,找出其相应的解决手段及有效策略是其主旨。  相似文献   
20.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丽"范畴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丽"揭示的是一些表面的、直接可感的审美属性,并不具备多方面审美内涵。魏晋南北朝时"丽"范畴逐渐成型,"丽"已有意识地被纳入社会文化审美视野,建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丽"范畴审美体系。唐宋时"丽"范畴走向兴盛,"丽"是唐宋诗、词美的突出感性表征,唐宋诗学、词学理论自觉地对之进行了理性把握。元明清时期是古典美学"丽"范畴的深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它在许多艺术部门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人们对"丽"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