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6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43篇
丛书文集   1002篇
理论方法论   462篇
综合类   5534篇
社会学   703篇
统计学   3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99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种种偏离。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就必须把“回到马克思”和“回到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52.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将2005年学术界关于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作一综述,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53.
通过分析地方院校研究生扩招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地方院校研究生扩招必须适应社会进步的历史要求,把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家和主管部门在制定招生计划时要依据招生单位的培养能力,动态调整招生计划.  相似文献   
54.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作品作全新解读,而解读本身即是生态美学意义上的人格重建过程,同时也是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重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转型,具有全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简单地题材归类不足以对邓一光的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生命传奇"是邓一光作品的共有特色。邓一光的"生命观"具有超社会性、超时空性和本体性;其生命人物、生命故事和生命叙事都具有"生命传奇"的特点。邓一光的"生命传奇"也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6.
范成大初年吟咏之清丽俊逸诗风与豪纵快意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成大的诗歌创作是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的。其初年诗歌创作已注意向鲍照等六朝诗人和唐代诗人李白的学习,尤其是在乐府诗歌的创作上,其诗歌呈现出清丽、俊逸的风格。  相似文献   
57.
随着对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方法的不断探讨和研究,管理会计对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分析、论述了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管理会计今后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58.
造就魏晋士人诗化人生最直接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哲学自然观的树立;怀疑论哲学思潮的流行和对人的 生命的高度自觉;人物品藻和对人的内在精神面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9.
生活形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从根本上对福科、利科、拜肖的话语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直接对新闻话语分析理论以指导和启发.话语是多种生活形式诸如语言游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统一.话语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活形式的理论.新闻话语也是生活形式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0.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养生观。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养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对构筑小康社会,预防疾病、增强人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