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821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以cold的语义理解过程为例,分析指出,词汇的语义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熟练地运用心理语言学相关知识掌握这一过程,对英语词汇习得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新被字句的选择性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被字句,指结构和语义关系有别于传统被字句要求的被字句,如"被自杀""被捐款""被和谐""被富裕""被足球""被韩国"等等。新被字句离不开传统被字句,传统被字句为新被字句提供了形式和功能基础,新被字句对传统被字句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本文通过对传统被字句与新被字句的对比,讨论新被字句形成的句法和功能理据,分析新被字句语义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83.
三本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针对三本院校学生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的特点,用SPSS软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组共194名三本院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听力教学模式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三本院校的听力教学中,多媒体自主式视听说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84.
张俐 《云梦学刊》2000,21(2):101-104
听力课教学是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语用原则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以求解决一些外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全文以合作原则在听力教学中对会话含义的推导作用为中心,提示了人们在会话中都不同程度地遵守语用原则,因而掌握好语用原则有助于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5.
杜维明对贯彻新儒学三期的儒学宗教性问题进行反思,指出以西方话语为背景展开的新儒学研究等于是将儒学客体化,而儒学的真实问题以及精神特性就在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中消隐了。杜维明放弃了从终极存在的角度追问儒学宗教性的思路,回归人自身,从儒学中寻找人对于终极存在的体验,提出儒学独特的认知方式--“体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儒学的宗教性在于对终极存在的肯认与追求。  相似文献   
86.
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声乐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是整个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致关重要的一步。然而,由于声音本身的非可视性以及概念本身的主观性,大部分声乐学习者都很难把握什么是正确的声音,同时导致无法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本文从一个声乐学习者的角度对什么是正确的声音概念,正确的声音概念应当包括哪些要素,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做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87.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关联理论为依据,通过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相声话语进行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88.
听解与阅读都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二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以普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测试成绩验证阅读能力与听解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进而说明如何利用两者的相关关系来提高学习者的听解能力,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9.
关联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必须依靠认知语境推理来进行的语用理论。将关联理论与听力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通过认知语境取得最大的关联效果,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90.
读书的境界     
文明时代的文明人不能不读书,从读书与做人、阅读与理解、文本与意义、读书与境界几个方面的关系可以看出读书的境界及其涵义.书是有生命和思想的,读书就是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但其目的并非是要复制作者的什么"原意",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一个思想重建的过程;读书的高境界就在于,要有自己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