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209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在社会化生产、经济货币化和经济金融化社会基础之上,充分交换论将经济学视为为生产、分配和充分三个不同阶段问题的集合。本文是对充分交换论的集中解释。在深入货币价值观的讨论和利率选择之后,界定了一个好的经济体系内在的全面逻辑适配关系,并框架性地在理论逻辑和数量技术关系上讨论了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第三方,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收缩提供零利率的货币供给循环可以维持经济的平衡可行性,这体现了普遍的经济民主和最大限度避免了经济体系运行中的缺陷和摩擦。  相似文献   
992.
王干才 《唐都学刊》2006,22(2):44-49
哲学主要是“思”,作为马克思“思”的结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论“硬核”是“实践思维”;“回到马克思”既要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文本,更要回到马克思的思维逻辑;只有努力建设和不断改善哲学创新的生态环境,才能锻造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创新无论是对个人、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来说,都是进步的巨大动力。但创新的实质是去想、去做前人从未想过、做过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与风险、失败甚至牺牲连在一起。这不仅需要创新者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93.
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李培林 《社会》2005,61(1):7-27
如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矛盾,实际上存在着三 种路径: 第一种是"阶级斗争"的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假设和断定是,社会主 义时期的一切社会矛盾,归根结底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的反映,共同的阶级就意味着共同的社会地位和共同的利益,后者又进 一步意味着共同的社会意愿、共同的社会态度和共同的社会行动。在 这种逻辑推论下,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个时期,"以阶级斗争为  相似文献   
994.
刘精盛 《唐都学刊》2005,21(4):109-113
汉字构形的特点,先民在对文、字、书三字的构形中已有朴素的认识,《说文》从宏观上对汉字进行分类、命名及界定,从微观上对具体的一个个汉字进行因形求义,实际上是对汉字构形进行系统的逻辑阐释。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加之汉字系统的复杂性,其阐释是存在一些逻辑问题的。对六书重新进行界定,应从形与义的关系出发,避免类别间的相容性;而且转注、假借不是所谓的用字法而是造字法,六书的划分标准也不是所谓的按形体结构分类,而是按形与义的关系,即按以形表义的方式分类。  相似文献   
995.
教育研究的本质是探究“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并以此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教育、人、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教育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自我”“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三个向度。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教育研究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纽带探究解决“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关联问题,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研究从“无为”到“有为”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996.
实证经济学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探讨实证经济学的逻辑结构——假设,推理和结论。认为实证经济学应坚持共同的核心假设,而假设在一定程度总是非现实的。本文第一部分引入由波普尔提出的环境逻辑,第二部分探讨假设的非现实性,第三部分进一步讨论假设的类型,第四部分分析有效的推理和对结论的批评性检验,第五部分以生命周期假说为例分析经济学家是如何运用环境逻辑的,最后一个部分展望经济学理论两个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97.
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钥匙。改革时期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文化讨论,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一种文化反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发生转型的逻辑结果。从洋务运动开始,贯穿于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化”与“西化”、“传统”与“现代”、“中体”与“西用”等文化话语,在知识界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淡化,开始让位于其他重要话语,如“全球化”与“本土化”、“全球性”与“民族性”、“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等。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文化转型过程已经接近完成,一种新型的中国主流文化正在形成之中。这种新型的主流文化,既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移植。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之中,同时充分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998.
宪法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国家与国家根本法的伴随关系到根本法与一般法律的母法子法关系 ,从宪法的起源论及宪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从宪法的词语意义阐释宪法古今意义的连续性等角度 ,运用历史分析、语义分析、逻辑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 ,揭示了当前宪法概念的根本缺陷 ,进而提出宪法概念需要重新界定。文中将宪法概念表述为 :宪法是调整法权关系 ,规范国家权力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的根本法。通常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 ,以及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等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99.
全国辩证逻辑2005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6日~8日在桂林召开。综观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研讨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辩证逻辑的新进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辩证逻辑与悖论研究的关系,辩证逻辑与科学方法论,辩证逻辑与中医理论,辩证逻辑形式化。辩证逻辑学界的思想火花闪烁不断,这标志着在2005年,辩证逻辑研究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拓进。  相似文献   
1000.
集体行动的情感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景萍 《河北学刊》2006,26(2):81-86
集体行动是多维的,情感所采取的形式作为对集体行动性质的表征建构起来。无论基于团结需要,或冲突需要,集体行动都必须有情感的唤起。集体情感程度与触犯人们利益需要的程度、与触犯人们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正相关, 而与社会控制程度负相关,这是集体行动情感变化有可能呈现的逻辑规律。集体行动情感兼有对社会有利和不利两种可能后果。“新社会运动”浪潮的兴起意味着情感性因素不再是集体行动的发泄物或副产品,而成为新运动内在的本质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