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统计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十五”时期西藏经济运行特点及2006年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十五”时期西藏经济运行特点明显:高位运行但仍有较大增长潜力;资本投入、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工业还没能成为有力的增长点;固定资产形成的拉动力量增大,居民消费贡献稳定;区域经济呈现新格局,城镇在经济集聚中作用日益突出。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效率较低;培育自我发展能力进展缓慢;需求结构失调,农牧民消费乏力,社会投资仍未启动等问题。文章预测了2006年经济运行趋势,提出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最终需求,提高科技水平,加速培育区域经济新格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美国经济领导权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些指标来看,美国经济运行良好,目前年均创造实际GDP超过11.5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但是,从其他一些指标来看,美国经济的表现并不如意,它对美国的很多中产阶级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却存在一个悖论,即美国依然有能力掌控着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权势并具有威望。造成这一“悖论”的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一整套保护美国经济运行的制度,甚至在结构不平衡的时候,它们也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这些制度有些是经济的,也有一些是法律的和政治的;有些是国际制度;有些是国内制度;加在一起,它们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经常能够持续,甚至在似乎没有理由这样做的时候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3.
今年的国民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外贸出口增速高于预期、工业生产增速逐步加快、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国内市场销售稳定提高。与此同时 ,当前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效需求不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物价水平持续低迷 ;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入世冲击开始显现 ,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因此 ,还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培育和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24.
通常企业负债存在四种情况:企业间负债,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企业对国外负债和企业对居民的负债。本质上它们都是企业的某种信用的表现。它们在经济体系中的波及范围、传递环节、调控的难易程度都有所不同。但对经济的冲击和破坏最大的是对金融体系的过度负债。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的再生产模型 ,在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不变的假设下 ,证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率下降乃至发生危机的必然性。即使在放弃马克思的基本假定后 ,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增长率依然呈下降趋势 ,这说明马克思的假定是宏观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但在技术进步的作用下 ,市场机制使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增长速率不一致 ,从而使宏观经济发生周期性变化。政府制定宏观经济“长期”政策 ,应从调整生产关系和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入手 ,尽量使各种增长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6.
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阶段性特征、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以及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都要求中国能源战略,尤其是能源结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以往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是从能源储备和能源生产,即能源供给侧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能源结构战略亟待调整:一是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管理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二是要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约束。建立优化模型,得到反映节能和排放约束下的最优能源结构,进而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能源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对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但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许多重要行业对煤炭和火电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所以,现阶段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减排的空间不大,应该重视其他方面的节能减排努力。  相似文献   
27.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描述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回顾1992~1993年和2003年下半年以来有关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认为现有的宏观经济研究范式对于认识中国这样的复杂经济体存在问题,提出认识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视角在于考察中国宏观经济内在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投资、消费、制度变迁、政府支出等各方面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程度、产生影响的原因、影响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演进规律。对于有显著影响的方面应加强中观经济层面的认识和管理,并据此建立了一个描述性模型。  相似文献   
28.
我国宏观经济最新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趋势,投资需求增速明显下降、消费需求疲软与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等因素是主要原因.我国经济下行阶段,政策面临着两难选择,即全面刺激经济还是实施紧缩措施.目前,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两大政策采取反方向形成松紧搭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出路是,在经济上解决创新和收入分配问题,在非经济上则要把法治化、民主化和反腐败工作做好,同时在道德推进上找到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29.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还比较薄弱,因而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常常造成重大损失。这种损失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对人的生命和财富的直接损失;二是通过商品市场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前者如SARS,后者如禽流感事件。搞清楚这两条影响途径,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减少这些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