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试论“三言”中的商贾小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01,22(6):77-80
“三言”中的商贾小说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具有商贾生活特色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弘扬了一种以商品经济为依托的新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贾生活的渗透,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42.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总称,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主要靠卖画为生.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奢靡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精神消费品的需求量大增."文之极,画也",盐商对绘画作品的需求拉近了与"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之间的距离,画家依附盐商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使"扬州八怪"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43.
三井成功地由封建大商人转变为日本第一大财阀的主要原因是三井的经营策略适应了日本政府的近代化战略。明治前期,日本政府推行"官方倡导移植资本主义"的战略,需要大商人资本的支持,于是,三井采取充当"政商"的策略,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明治中期,日本政府推行"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战略,三井便采取"多角经营"的策略,通过承购官办企业和进行内部改革,成功地从"政商"转变为工业资本家。明治后期,日本政府推行"武力扩张、以战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战略,三井又采取在扩展商业和银行业的同时大力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策略,并在银行资本确立支配地位的前提下,于1909年率先在日本建立了康采恩体制。  相似文献   
44.
作为官方认可并向官方承担义务的"行",因官方需求无限增加,行户纷纷脱离而衰落.商人们建立起以同乡关系为纽带的会馆,以维护自己权益,形成了官牙外的自我管理.官府除了颁布政策规范牙行行为、禁止私牙设立外,逐渐让会馆合法化.会馆也纷纷向政府申请备案,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责任.商会成为商人们的领导机构后,会馆也多演化为商会的团体会员,或转化为同业公会.总体上看,商人的管理经历了官方管理到民间自我管理,再到官方强化对商人的管理的循环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45.
本文借李锦记的个案研究,阐明了海外华商家族企业成功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是进行现代企业从管理制度到企业文化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把旧式家族企业推向现代化的新型家族企业。最后,文章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海外华商家族企业应以全球化观念和新的经营思维,随时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发展新业务,加强新管理,通过探索和创新,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开创可与欧美模式、日本模式一比高低的崭新的华商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46.
商人行为体现于商业资本的整个运作过程,与区域社会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区域社会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与说明.从关中社会这一视角考察明清"陕西商人",可以克服以往举例论证商人是否兼并土地这一研究方法的偏颇,证实了陕商总体上在家乡并未广置田地."陕西商人"促成了关中社会的变化,同时又受到当地社会的各种限制与规范.传统商人与区域社会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舍的互动与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47.
票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 ,是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先导。它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 ,因与清政府的特殊关系得以迅速发展。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里 ,票商建立全国汇兑网 ,服务工商钱户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便利 ;兼营存放款业务 ,为民族工业招商融资 ,经营股本。它既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积极参与者 ,又是社会转型的最直接的见证者 ,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的助产士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民间推动力的中坚  相似文献   
48.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趋利的商人阶层历来备受轻视和贬抑。当然,相反的观点也一直存在。中晚唐时代,不少文人更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反主流的商人观。李商隐及其前辈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中就有赞商、扬商的言论,这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也印证了时代的发展和新变。  相似文献   
49.
公司合约是形成公司治理的重要文件之一。在司法实践中,涉及公司合约的纠纷日渐类型化、多样化,但学术界对其理论研究远未成熟。公司是公司合约的伴生物和载体,公司合约形成并影响公司内部权力和利益分配结构,与公司法共同架构公司治理,现代公司的人格独立不断扩张的趋势,使公司合约突破其合意的拘束,成为一种公平分配机制。在此种分配机制中,公司作为公司合约的最密切利益相关人在合约中却不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这种无所作为状态是不符合法理的。因此,有必要确立公司在公司合约中的独立地位,并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0.
冯芸  桂立 《北方论丛》2015,(2):93-98
中国传统社会前期,行商是商业活动中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自宋开始,坐贾的势力日益壮大,宋代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商人发展历程中行商与坐贾势力消长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变化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宋代商品经济繁盛的大环境下,坊市制度的崩溃、城市商业迅猛发展的结果,在宋代市场扩张、市场结构日益复杂、商品流通总量剧增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熟悉市场,对市场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市场活动中处于领先的位置。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流动性较小、信誉度较高等特点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