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113篇
社会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51.
隐喻的两种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使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 ,从而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Fau 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隐喻理论。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 ,探讨了这两种理论的差异与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比考察了传统隐喻观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 ,重点评述了隐喻的本质、定义、两概念及其判别标准。在此基础上 ,运用相关语料分析了赛事报道中使用的各类隐喻的词法手段。根据词法构成特点 ,将隐喻实例粗分为两大类 ,即名词性隐喻和动词性隐喻 ,同时分析了“本体隐喻”和“常规隐喻”的特点。本文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赛事报道中的隐喻无所不在 ,其词法手段灵活多样 ,这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者所提出的“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则”这一全新隐喻观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3.
维柯《新科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一套关于创造的学说:(一)创造活动与摹仿、想象、记忆等功能密不可分,它们的整体构成"诗性智慧"。(二)以想象力为标准,可划分出两种创造:隐喻的想象与"重聚的"想象,后一种创造活动完全据有并呈显创造的本质。维柯创造说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摹仿说,正确揭示出摹仿与想象在创造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认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东西方通用性的喻体一旦与民族特定的心理因素、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就会产生"超语言信息”.因此,为了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比喻中的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5.
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语用学家认为 ,隐喻语言违反了话语交际准则 ,对隐喻语言的理解包含对语用含意的一系列推导 ,其理解是间接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 ,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 ,反映了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从多学科、多角度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 ,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以传统儒家之"忠爱悱恻、不淫不伤之旨"为其词学理论基础;以<风>、<骚>的文学精神为其创作典范"感士不遇"而又"主文谲谏",寻春惜春,以立意为本,咏物抒情,重比兴寄托.主张崇比兴,区正变,知尊体.张惠言的<茗柯词>基本上体现了他这一词论要旨.  相似文献   
57.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话语内隐意义是通过话语表达的字面意义实现的,也就是说话语表达的实际意义总是大于字面意义。隐喻对话语的外显意义的规避有规约性的作用,即常规的会话含意是由话语中特定词语的意义所决定的;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产生于具体的会话场合,其推导离不开人们对当时语境特征的把握。因此,人们在理解含意时可以利用隐含意义传递的常规手段,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涉及外显意义的隐喻策略性回避。  相似文献   
58.
隐喻、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语境是认知语言学的热门话题,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语境与英语阅读词汇教学的关系,探讨隐喻、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的词汇理解具有指导作用,可促进他们对英语词汇的掌握。  相似文献   
59.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与行为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要根据隐喻的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以取得文化传真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0.
隐喻和模因作为目前西方语言学界的两个热点课题,其研究正在日趋成熟,但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的尚不多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加深对两种理论的认识,促进其研究。其实,模因和隐喻密不可分,它们在特点、类型及成因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但也不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