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113篇
社会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71.
日语词汇“目”的惯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的使用,其语义扩展也是源于隐喻和换喻的认知作用。与“隐喻”相关的用法包括基于“形状的相似性”和基于“抽象的相似性”两个方面。与“换喻”相关的用法主要是向“判断能力”扩展,向“关心、注目的能力”扩展,向“阅读能力”扩展,向“耳目”功能扩展和向。心理活动”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72.
肺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典型的疾病意象之一。肺病隐喻的叙事与性别文化象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它有一种性别化倾向,体现为不同的男女两性身体叙事。肺病隐喻的男性叙事在男女两性病患者身上的隐喻变体明显不同,一者主要关注其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一者则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并从中可以发现性别政治在女性身体上的权力痕迹;肺病隐喻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象,以丑怪身体呈现了女性在性别政治中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73.
概念整合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它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概念整合一方面能使隐喻常规关系理解的过程实时化,另一方面能使隐喻的意义建构与推理层创结构化。  相似文献   
74.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的概念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成,物体形状隐喻属于空间隐喻的范畴.文章通过对物体形状的景基本概念"大、小"的隐喻认知模式及语言表达的英汉对比分析,探讨了物体形状隐喻在规模、数量、社会地位、性质、年龄、品质、强度、程度等概念域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75.
隐喻是语言中一种普遍现象。隐喻的形成与本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俄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民族文化是引起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叶卫华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56-60,52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前"字所组成的时间词。这些时间词反映出汉民族的时间是空间的认知,表现出汉语空间—时间隐喻的直线性模式。这其中又存在两套时间是空间的隐喻系统——"时间移动"隐喻系统和"自我移动"隐喻系统,依据两个系统绝大部分时间词的语义已"脱离语境化",但少数时间词的语义并没有完全固化,需要认知语境的参与,进行认知推理,才能获取其意义。  相似文献   
77.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近十年,许多新的学科被引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法中,而隐喻也因其认知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青睐。介绍了隐喻与语言的隐喻性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从词汇学习、语句解析与文章的理解两个方面具体阐述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词汇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促进外语学习者对外语词汇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做到灵活的使用外语词汇。  相似文献   
79.
中国古代美学提倡含蓄朦胧、蕴籍风流,诗歌作为最能体现古典美学精神的文学样式,利用语词的隐喻特质,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主要探讨诗歌与语词的隐喻关联,同时简要归列了解析语词隐喻内涵的方法,力求从隐喻阐释理论的高度对诗歌的多义主题及丰富寓意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和还原。  相似文献   
80.
隐喻与诗歌有着同样的文学本质.诗歌借助隐喻增添华彩,加强感召,深化内涵;隐喻本身就是微缩的诗歌,是诗歌的本原.在某种程度上,隐喻的诗歌性与诗歌的隐喻性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认知学角度看,二者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都是以精华的语言表述人类对现实世界带有艺术色彩和浪漫想象的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