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8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979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中国学生在非英语语境中学习英语时,由于受到汉语词汇、语法等母语的干扰,经常出现用语不确切、不妥当,表达不地道等拙涩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输入的不足。对此,以二语习得中Krashen可理解输入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克服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拙涩现象,说明可理解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2.
柳永是北宋词坛的改革家,他发展了唐代民歌的铺叙手法,大量创作慢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柳永词为例,从结构、层次、描写、情节等方面探讨铺叙手法的运用,以期对柳词爱好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3.
文章分析了贵州黔东南方言的五种程度表示法:状语表示法、补语表示法、重叠表示法、构词表示法和比较句表示法,并将黔东南方言与普通话、苗侗少数民族语言的程度表示法作了对比。文章认为,黔东南方言程度表示法受到当地苗、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语言与音乐是歌唱艺术的最基本因素.要想唱好歌,就必须有良好的语言为基础.说话是唱歌的基础,但又有区别;只有明白了它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才可能把清晰动人的歌声奉献给听众.  相似文献   
75.
在民主社会当中,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是通过选民的意志所决定的.执政者需要发表演说,力争在可信度、诚信性、道德感和言行一致等方面给选民留下深刻和良好的印象.本文以人所称颂的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演讲辞为语料,尝试性地证明:隐喻机制具有强大的劝谏性作用,对政治性演讲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76.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中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是演说劝谏力强大效用的集中体现。作者以总统就职演讲辞为语料,尝试性地辨认、分析和诠释政治性演讲辞中隐喻机制的重大劝谏性功能。  相似文献   
77.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课堂教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高校教师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其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业务素质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表达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热情度、公正的考试和成绩评定是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8.
再谈汉日翻译中的几个问题——再与迟军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迟军先生于1990年在《日语学习与研究》第3期上发表的“试析《试析〈汉译日基础教程〉的误译》”一文,从如下几个方面与迟军先生再商榷:一、译文要符合语言的规范和表达习惯;二、译文不应使用过于陈旧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三、译文的句组、语段脉络要清楚易懂;四、译文要符合日语语法规范。  相似文献   
79.
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的思想独具特色。1950年代后期,他提出的对话主义理论和狂欢化美学享誉世界,成为当代学术甚至日常思维的关键词。对话和狂欢共同指向生长,从两个维度表达了巴赫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巴赫金的思想表达兼有哲学美学化的倾向和异语表意的特点,一个论点往往有多层理解的充分可能,形成了思想的复调风格。  相似文献   
80.
间接前指是一种较难把握的句法语义现象,Sidorov&Gelbukh(1999)提出了两条指导性的标准,并辅以大量的例证说明标准的实用性,但两位学者没有对提出标准的依据展开讨论。本文从指称词语所对应的认知地位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认知处理过程,对两条标准的认知理据展开探讨,验证了两条标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