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115篇
丛书文集   181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372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观点,是其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2.
基层治理中的基层组织能力是其“三阶”能力或“两层”能力的集合。从基层组织能力视角来看,基层治理能力来源于基层组织能力,由各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整合而成。各基层组织在治理中职责与能力的差异形成了基层治理能力的同心圆结构。其中,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方式履行职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即基层党建引领力,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核心,是基层治理中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基于新时代党建六方面要求,基层党建引领力包含六个维度的引领,其功能各异,但相辅相成。为化解当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各地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基层党建引领力评估指标的设计指南,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评估指标体系,重点推进、协同推进、整体推进,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从而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高,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成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3.
微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协调区域内的电力资源。为研究面向储能的光伏微网电力成本变化情况和优化对策,基于微网多主体结构构建微网电力成本均衡模型,以微网内分布式光伏供应及用户电力需求的统计数据为主要输入对象,并设置变量来区分不同情景下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微网分布式电力收益函数和用户购电成本函数,刻画微网电力资源调度的动态均衡变化。基于微网电力资源调度实例,发现微网在并网情景下的购电成本小于储能情景下的购电成本(C并=2 033.6元C储=2 633.6元),且储能情景下购电成本的22.8%都来自储能设施的日折旧费,因此,加大科技研发和增强微网协同管理可以降低微网成本。  相似文献   
34.
梁宏 《南方人口》2016,(1):51-6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状况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基于劳动力就业身份的雇员群体的描述性分析非常少。因此,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态调查(CLDS)数据,详细描述了他们受雇条件、受雇情况、劳动收益、工作状况及劳动侵权状况、工作评价及工作价值观;同时,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层及不同地区雇员群体在上述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希望对相关劳动政策的制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5.
The rapid spread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may increase firms’ productivity with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job creation and for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discussion by analysing the impact of internet adoption on labour productivity and the mechanisms shaping this relationship in Peruvian micro and small manufacturing firms over the period 2011–2013. The article estimates a reduced form where labour productivity is a function of internet adoption and other explanatory factors. Internet adoption is instrumented using a measure of the availability of financial opportunities for micro and small firms in Peru.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ternet adoption: (a) increases firms’ labour productivity; (b) reallocates employment away from temporary administrative workers and non‐remunerated workers and expands employment of permanent production workers; (c) leads to the formalization of labour relationship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an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measures. While changes in employment and formalization of workers are linked to labour productivity gains, increases in training measures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s do not generate any additional productivity increase. Policies oriented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ICT in micro and small firms can be beneficial to close the productivity gap with larger firms in Peru. Moreover, policies directed to the formalization of the workforce can provide an extra benefit, i.e. additional labour productivity gains in firms adopting the internet. Finally, policies orien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skills are also important to ease the re‐employment of those workers losing their job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additional productivity gains that new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can provide.  相似文献   
36.
The article evaluates prospects of the Basic Income (BI) as a development policy tool. While BI is a relatively new initiative within development polic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it should be seen as a serious option in the future, given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poverty and the findings from existing cash transfer schemes.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s a synthesis of existing findings on BI pilot programmes, along with cash transfer instruments more generally. While not including new empirical data, the synthesis allows preliminary estimates on the likely impacts of abolishing conditioning and targeting in cash transfer scheme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notion of micro‐investment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micro‐investment.  相似文献   
37.
通过重读《花蓝瑶社会组织》,分析了费孝通先生早年的学术研究动向,指出《花蓝瑶社会组织》第一次披露了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人口、家庭和社会生活状况;第一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了金秀大瑶山族团及族团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微型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剖析了花蓝瑶社会。  相似文献   
38.
西部开发、劳动力流动与少数民族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推动西部大发展 ,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各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地区劳动力流动更为频繁。处在这一背景下的西部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分析了西部劳动力的结构、就业特点 ,希望能通过具体的教育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竞争能力 ,为保持西部地区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9.
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微技术深刻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方式。同时,微技术在传播信仰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信仰格局,打破了政治输入和输出的传统信仰架构。青年不但成为了微技术信仰语言的创造者,也有着强烈的信仰平等诉求。在微技术时代,实现信仰治理的优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0.
社会资本与环境保护合作行为的逻辑关系已经成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219户城镇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除了年龄、受教育年限和中共党员身份外,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居民机会主义和“搭便车”的行为倾向;社会规范能够提高居民行为的可预测性,增强居民投资环境保护集体行动的信心;社会信任则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自主合作行为。为从源头上化解我国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政府应积极促进居民间的网络互动,完善互惠共享的社会规范,提升居民间的普遍信任,同时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技巧的宣传力度、发挥党员在遵守社会规范中的带头作用,通过社会资本发展促进公众的自主环境保护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