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80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732篇
理论方法论   209篇
综合类   3618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道德建设的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道德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 ,我们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正确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他律与自律、中国特色与世界伦理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网络道德建设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它可以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 ,丰富人们的道德意识 ,形成主体所认同的价值取向 ,造就人们的创新意识 ,推动集体主义的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3.
企业经营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机制问题显然是存在若干冲突理论和观点 的复杂课题,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同时也给出了现 阶段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64.
试论道德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精神的界说而界说道德精神,通过道德的目的而推定道德精神的内容,通过道德精神的内容阐述其意义,从而指出我们当前的道德建设的失误是忽略道德精神的培养,强调指出,在我们以后的道德建设过程中,要把道德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65.
在改革开放的特区,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发扬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这些革命优良传统与特区的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不断发扬光大、发展和深化,构成了特区道德文化和深圳精神的重要思想来源,成为特区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6.
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功用,必须确立合理的道德标准,并将一系列道德规范落实到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其中关键是把最普遍的道德标准制度化、法律化,以此强化道德规范力量,逐步提升道德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7.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网络道德建设作为一个新问题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要求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已成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8.
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出现了道德失范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及其所导致的社会不公的存在。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公民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并建立相关机制、完善法制,建立公正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真正落到实处,消除社会不公,为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
本文认为高校德育是建立新时期社会价值体系的关键。面对新的形势 ,高校德育应注重拓展德育内涵、加强德育的导向性及树立终身的德育观念  相似文献   
70.
学生为本--高校德育新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为本"的观念认为,大学德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生存、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而确定的,德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更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参与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在德育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中的对象,也应是这一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