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57篇 |
免费 | 119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47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41篇 |
丛书文集 | 911篇 |
理论方法论 | 264篇 |
综合类 | 4903篇 |
社会学 | 271篇 |
统计学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303篇 |
2013年 | 305篇 |
2012年 | 357篇 |
2011年 | 389篇 |
2010年 | 327篇 |
2009年 | 340篇 |
2008年 | 385篇 |
2007年 | 458篇 |
2006年 | 542篇 |
2005年 | 483篇 |
2004年 | 505篇 |
2003年 | 494篇 |
2002年 | 432篇 |
2001年 | 357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85-89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的特点、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及自身的道德素养等因素都有关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而且最根本的一点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枫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108-111
强烈的道德需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与保证。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决定了社会道德标准和人的行为方式,也最终决定了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需要。以道德需要的培养为中心的德育包括社会道德需要和个体道德需要的培养两方面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社会道德追求的改造和社会道德问题的重新解读,形成道德需要,道德实践的重构。基本的道德教育过程主要包括:理论准备、形成道德需要(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道德理论与知识的教育活动、道德实践、道德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道德需要的满足(社会责任)、道德观念的内化、产生新的道德需要(道德的发展、道德需要的满足和层次的提升)等环节。 相似文献
13.
Tattling on siblings was observed in 40 families with 2- and 4-year-old children. All but 5 children reported sibling misbehaviour to parents with younger siblings tattling largely to recruit parental help in resolving conflict issues, and older siblings tattling both in the context of conflict and merely to inform parents of their siblings' misbehaviour. Parents rarely reprimanded children for tattling, but either ignored it, or responded to information in tattlers' reports regardless of context or whether older or younger children tattled. Children did not tattle equally on all sibling transgressions, but emphasized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property damage, issues that also elicited parental discipline. Tattling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and moral standards of family life. 相似文献
14.
Moncef Abbas 《Theory and Decision》1995,39(2):115-126
This article proves that all complete preference structures where the strict preference relation (P) has no circuit admit a representation by intervals of the real line; the rule for deciding whether an interval is indifferent or preferred to another is less straightforward than for interval orders: strict preference is indeed compatible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overlapping of intervals, the allowed degree being specified by means of a so-called tolerance function. 相似文献
15.
Indices and orderings are developed for evaluating alternative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risk. They reflect the goals of reducing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risks, of increasing equity, and of assigning priority to the reduction and to the equity of high risks. Individual risk is defined as the (random or non-random) level of exposure to a danger.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a lower negligibility level is investigated. A class of indices is proposed which involves two parameters, a negligibility level and a parameter of inequality aversion, and sever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indices are discussed. We provide a set of eight axioms which ar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this class of indices, and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 deal with partial information on th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短视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渗透,以“爸爸带娃”为主题的家庭父职生活也逐渐媒介化。以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和抖音三大主流网络平台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媒介再现父职中的“新父亲”形象,以及媒介再现父职隐含的父职教育契机。研究发现:媒介再现父职以“关爱父职”为主导,关爱父职影响积极且效果良好;父亲参与意愿和参与主动性强;父亲参与的互动性较为充分;平等、亲和、睿智的父亲形象突出;引流变现下的“花式带娃”等多样化“新父亲”形象。鉴于网络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和实效性,媒介再现父职的促进路径为:推动新父职理念的传播与实践转向;设立常人榜样,实现父职教育的日常渗透;明确本土化父职研究方向,拓展父亲情感参与维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身体缺场的情况下进行消费。与传统线下消费相比,网络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彰显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趋势。时空分离的缺场空间使得人们在实施某些社会行为时的心理产生了变化,由此,消费内容、消费选择及消费结构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身体缺场的个性化消费存在一些可能影响正常消费秩序的问题,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网络个性化消费监管办法和信息共享平台,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体系,并加强相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左传》“天德合一”的天命观——《左传》预言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左传》“多叙鬼神之事,预言祸福之期”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尚未脱离神职的史官,或者说与宗教文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史官文化在探究天(神)人关系时的必然现象。《左传》既大讲鬼神对人的控制,又渲染道德决定人的归宿,本文通过对这一看似矛盾现象的系统分析认为,《左传》通过对鬼神预言结果的道德阐释,以高超的技巧将看似杂乱无章的神秘预言纳入到了一个“天德合一”的模式中,从而建构了一个天命控制人类历史,道德决定人的命运的完整的天命观体系;这种把天命神学纳入历史道德领域的努力,是《左传》作者为解释春秋战国之际的历史变迁而做的理论准备,这种试图以建构体系的方式阐释天人关系、历史规律的尝试也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赵文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3):124-127
皮亚杰首次利用实验方法,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微观角度,揭示了儿童的道德责任的发生过程和机制。道德责任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经历了由他律的客观责任向自律的主观责任的进化。真正的道德责任产生于协作。皮亚杰的道德责任发生论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是:道德教育必须以自由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教会学生负责。 相似文献
20.
古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25-30
将王充闾的散文创作置于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从思想含量、文化价值、文学意义、主体特征四个方面,展开梳理、归纳和阐释,就中凸现其历史与美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